第三章 多个人的世界(10)

“囚徒困境”对现象的解释

“囚徒困境”在经济学上有很多应用,也有力地解释了一些经济现象。比如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的成立,本身要限制各石油生产国的产量,以保持石油价格获取利润。但成员国并不遵守组织的协定,每个成员国都这样想,只要它们不增加产量,我增加一点点产量对价格没什么影响,结果每个国家都增加产量,造成石油价格下跌,大家的利润都受到损失。当然,一些产量增加较少的国家损失更多,于是也更加大量生产,造成价格进一步下降——结果,陷入一个困境:大家都增加产量,价格下跌,大家再增加产量,价格再下跌……

理论上,几乎所有的卡特尔都会遭到失败,原因就在于卡特尔的协定(类似囚犯的攻守同盟)不是一个纳什均衡,没有成员愿意遵守。2001年4月的彩电价格战也反映了这一点。那年4月,长虹突然宣布彩电降价,给彩电业带来了巨大震动。随即,康佳老总陈伟荣、TCL老总李东生、创维老总黄宏生达成默契:建立彩电联盟。直到4月20日下午,康佳仍表示不降价,但当晚陈伟荣突然改变主意,搞得李、黄措手不及。4月24日,本来三方准备坐下来商讨降价后的进一步策略,结果又是陈伟荣爽约。

在国家竞争中也存在囚徒困境,比如军备竞赛。若大国之间都不扩充军备,则战争的破坏性就会小一些。但是,若其他大国不扩充军备,自己大力扩充,则自己的相对安全会得到改善。结果,每个国家都扩充军备,彼此的相对安全状态并没有改变,可是战争的破坏性大大增加了。

公共资源的滥用更是囚徒困境的经典例子。没有产权的无主公财,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你不用别人会用,于是大家都拼命利用。正如过去人们对个人侵占公家财产所编的顺口溜所描述的那样: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白拿还要拿。结果是公共资源迅速耗竭。土地过度开垦、深海过度捕鱼等,都是此类问题。

在我的《身边的博弈》一书中,提供了更多的“囚徒困境”式的生活现象。读者可以翻阅。

信任问题

信任问题的存在,也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设置了障碍。

关于信任问题的博弈例子刻画,通常是这样的:假设我向你借一笔钱,比如10万元,将用于某项投资。这项投资可以确保我得到20万元的收益。于是我向你许诺:只要你借给我10万元,一年后我回收投资就会连本带息还给你15万元。如果我的许诺能够兑现,显然你借钱给我相当的划算,毕竟,在现在你到哪里还找得到年回报率高达50%的投资途径呢?

在我天花乱坠的劝说之下,你差点就要借钱给我了。不过,你的太太突然蹦出一句:“要是他不还你呢?”是啊,要是我不还你呢?我还你15万元,我就只剩下5万元;我要赖账,我就保留下20万元。我真的没有动力要还你的。想到这些,你就会拒绝借钱给我。合作利益再一次丧失了。

大家不要认为这只是一个故事。故事是现实的折射,来源于生活。也许你在借钱给我的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但是你在对公司进行投资的时候是否还这么清醒?在一些法治观念薄弱的国家,管理层和大股东常常压榨中小股东。他们用看上去很美的招股说明书和会计报表,骗得投资者“借”钱给他们。然后,这些中小投资者不清楚这些钱是怎么用的,也不知道公司是怎么经营的,投资的现金回报也从来没有见到。上过当的投资者便没有信心再进行证券投资,资本市场就会相当贫瘠。可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因为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导致投资者缺乏信任,进而导致了资本市场的贫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