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个人的世界(9)

闲暇享受可增进一个人的效用,财富消费也可促进一个人的效用。对于鲁滨逊来说,闲暇享受和财富消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又不是彼此可以完全替代的——即,如果没有一点闲暇,那么闲暇的边际效用就会变得很高而财富消费的边际效用就会变得很低;如果没有一点财富消费,那么财富消费的边际效用就会变得很高而闲暇的边际效用就会变得很低。结果,最优的选择,将是在闲暇和财富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最优的选择实际上位于这样一个时间配置点上:单位时间的边际闲暇效用与单位时间的边际财富效用相等。在这个时间配置点上,鲁滨逊确定了最佳闲暇时间,同时也就确定了最佳劳动时间(因为闲暇时间和劳动时间总和是固定的);而劳动时间投入的确定,也就确定了鲁滨逊经济中的产出。

财富增减等外生冲击如何影响就业和产出

我们在就业和产出的决定中,给出了均衡条件(单位时间用于闲暇或劳动的机会成本相等),但并没有指出就业和产出是多少。因为没有设定具体的效用函数、产出函数,所以就不能得到具体的就业和产出数字。不过,对于理解现象而言,就业和产出数字上究竟是多少并不重要,我们更关注于定性的方面而不是定量的方面。我们只需要知道就业和产出是如何决定的就足够了;因为明白了其决定机理,我们就可以预测某些外生的经济冲击对宏观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来看看财富增减等冲击的经济影响。财富减少的冲击有自然灾害、战争破坏等;财富增加的冲击有突然发现新的金矿、石油或者突然接收到一笔外国捐赠等。这些冲击会如何影响就业和产出?在鲁滨逊经济中,如果财富突然增加,意味着鲁滨逊的财富消费水平上升,于是财富消费的边际效用将变小(请回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消费财富量越多,财富的边际效用越小),这意味着单位时间的劳动(创造财富)的边际效用下降了,而单位时间闲暇的边际效用就会相对较高,于是鲁滨逊将增加闲暇享受而减少劳动时间,经济中的就业下降了。就业下降,势必导致产出的下降;不过,由于闲暇享受和财富消费的非完全替代,就业下降所导致的产出下降,一般会低于突然增加的财富量,结果是,鲁滨逊能够消费的总财富水平仍变得更高了。

由此,可以总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财富的突然增加,会导致该经济中就业量下降(闲暇增加),产出下降;但产出下降的量小于财富增加的量,因此社会的总财富水平仍是增加的;从而,经济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比以前提高。图2—1示意了这一情形。

反过来,如果因为战争、灾害等冲击导致经济中财富损失,基于与财富增加情况相反的推理,容易知道鲁滨逊不得不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享受)以维持新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的边际闲暇效用与单位时间的劳动(创造财富)的边际效用相等。产出增加了,但产出增加的量将小于财富损失的量,经济的总体财富水平下降,鲁滨逊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

这里,如果忽略掉一些中间环节,我们就可以说:财富突然增加,可以使人们享受到更多的闲暇、消费到更多财富,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提高。财富突然减少,便会使人们闲暇享受和财富消费都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会降低。呵呵,大家看到了,复杂的经济分析,其实与我们的常识理性非常一致。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人,知识越来越多,常识却越来越少,以至于居然认为自然灾害对于经济是一件好事,可以拉动内需云云;更有人常常拿出“破窗理论”【破窗理论说的是这样一回事:一个小孩踢足球打坏了邻居家一块玻璃,这对经济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邻居购买一块新的玻璃,增加了玻璃厂的收入,玻璃厂因此雇用更多的劳动,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消费也便增加,经济中消费需求增加,导致国民产出增加。哇,一块玻璃的破损居然成为经济繁荣的起点!这与常识多么相悖啊。事实上,破窗理论的致命缺陷,是没有考虑机会成本。当这个邻居花钱买一块新玻璃时,其实他在其他物品方面的消费就被压缩了,然后这个被压缩的其他物品的消费需求经过与玻璃需求反向的运动,买玻璃促进消费需求的力量和压缩其他物品削减消费需求的力量相互抵消,结果就是:社会净损失一块玻璃!根据我们这里对鲁滨逊经济的考察(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中也成立),我们还可进一步知道,这块玻璃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富减少,将迫使社会的劳动者们减少闲暇(虽然这点减少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块玻璃的价值确实不高)、增加劳动,经济的产出确会有所增加,但经济总的财富水平是下降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下降。“破窗”的故事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讲出,他强调考虑机会成本很重要,并且是把破窗理论作为批判的靶子的,可是后来却有人误解了这位最能揭露经济诡辩术的学者。】来论证,实在可笑。常识告诉我们,灾害始终都是灾害,永远不可能变为一件好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