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手起家的财富帝国(8)

坚持走自己的路

耐克公司总裁菲尔?耐特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一开始,没人相信他能获得成功。然而他建立了一家规模庞大而成功的跨国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在全球各地创造了几千个工作岗位。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产的跑鞋很重,穿着不舒服。德国人生产的跑鞋轻便舒适,但价格昂贵——每双跑鞋大概要30美元(若按照通货膨胀率计算,相当于现在的215美元)。耐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跑步爱好者,喜欢研究日本文化,他曾写过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你将会不断地被人起诉和攻击。一篇研究性的文章,题目是“日本人生产的运动鞋是否能像日本照相机打败德国照相机那样再次战胜德国生产的运动鞋呢?”简单地说,就是日本是否能够生产出品质高级且价格低廉的跑鞋呢?耐特进口了一批日本企业模仿德国样板生产的跑鞋,把它们放在旧汽车的后备箱里四处兜售。这样,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企业(成立时规模很小,但有远大的理想——果然,后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成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耐克公司。其他人都不相信这么便宜的跑鞋能有什么好质量,但是消费者相信,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行业内的其他人能与耐特有同样看法的话,他们早就动手这样做了。但是,正是由于他们没有这样的眼光,所以也无法了解为什么耐克公司能够凭借这个小小的起点获得成功。

刚开始时,耐克公司主要致力于为专业运动员提供运动装备。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只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脚,都要穿鞋。美国有几百万的“周末运动员”,还有几百万人喜欢冲浪——这些人都是耐克的潜在客户。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喜欢购买耐克生产的运动鞋呢?耐特找到了篮球天才,年轻的迈克尔?乔丹,说服他穿上了耐克鞋。仿佛一夜之间,每个人都想穿上“和乔丹一样”的鞋子。在此之前,名人营销策略还从未取得过这么大的成效——耐克以运动员的个性品格入手,使其成为品牌的内在灵魂。从此以后,耐克真正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忽然之间,大家都认为穿着耐克的Swoosh跑鞋酷毙了。但是与其他人一样,伴随着巨大的成功,耐特开始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为了降低耐克产品的价格,耐特在海外新兴市场国家设立了加工厂。这完全符合亚当?斯密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同时,这也成为了反资本主义的斗士迈克?摩尔(MichaelMoore)常用的靶子。在他出版的那本胡言乱语的书中——书名叫做《把它变小:来自一个手无寸铁的美国人的随意恐吓》(DownsizeThis:RandomThreatsfromAnUnarmedAmerican)——摩尔抱怨说耐克的海外工厂生产环境非常糟糕。媒体记者们蜂拥而至,批评耐克不应将生产基地“分包”至海外,宣称海外工厂里有虐待工人的现象,因此号召人们抵制耐克产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