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孵化器这一概念具有直观的引人瞩目的魅力,但在实践中它却并没有奏效。踌躇满志的全新孵化器模式与根基深厚及定义明确的风险资本相比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此外,孵化器这一概念的复杂性——既不是纯粹的发明机构,又不是纯粹的新创企业,也不是真正的营业公司——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成本和压力。而且烦琐的法律、财务和组织上的问题相继出现。与孵化器之间的种种关联不仅没能使作为孵化对象的新办企业获利,反而使其陷入瘫痪。投资者常就利益冲突或者更恶劣的情况(比如Idealab和 U.S. Technologies)提起诉讼。大批孵化器不是破产就是干脆停业。孵化器这一伟大概念中的部分内容得以保留,但已经远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了。非营利性的以及由大学创办的孵化器继续低调运行着,甚至有所发展。而对于之前的大多数营利性孵化器而言,继续生存下来的唯一途径是转型为传统的风险投资公司或者形式更为简化的金融控股公司,或者努力转型从事更为现实有效的行业,为刚启动的公司提供基础性的办公场所和服务。
创新:三思而后行事后,当所有人冷静下来认真回顾、审视他们周围失败的创新时,“不创新,即灭亡”这一咒语似乎成了一句不受欢迎的陈词滥调。在商业会议和董事会议上,创新——至少是任何不是逐步进行的改变成为让与会人员无语的话题。取而代之的话题是真正与业务相关的事务:缩减开支与结构重组,集中与效率,密切注视现金情况与等待市场传出的明确信号。西装革履、言行谨慎的雇员又时兴起来。不修边幅、怀揣硅谷梦的狂热商人已经过时,为人们所不屑。
当然,创新狂热者喊出“不创新,即灭亡”这一口号至少也有其正确之处。尤其是在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不能适应变化很可能就会妨碍企业,导致其无法持续取得成功,甚至威胁其生存。但是这些片面的口号忽略了处于微妙平衡状态的创新方程式中的另一边。“一创新,即灭亡”与“不创新,即灭亡”的想法实际上都具有风险。巧妙维持这二者间岌岌可危的平衡才是关键。这便是创新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核心挑战。创新产业的崛起创新犹如赌博,在提供丰厚潜在回报的同时也存在高风险。创新要求将越来越多的数额巨大、很大程度上不可收回的前期投资投入到不确定的远期收益上。创新的过程中有难以驾驭的创造力、无法控制的意外好运、大量的转变、对未知状况的冒险信任以及在从产生概念到将其商业化的过程中所犯的彻头彻尾的错误。企业无论大小,在战略上、组织上以及财务上都不断地遭受着来自创新的无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