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眷村》:北投·桃花源(2)

早期军人薪饷很低,医护人员也不例外,眷村妈妈多会争取一些家庭副业,最直接的是种植蔬菜水果跟饲养鸡只,眷村里几乎都有人种香椿与昙花,有门路的妈妈会拿手工回来做,圣诞装饰与毛衣绣花是最普遍的;中心新村是个山边的小村,并没有发展出特色的家乡小吃,但因为环境的关系,有些妈妈会到附近有钱人家里帮佣,而最早的副业则是“卖血”。以前血液的保存技术很差,当医院外科手术有血液需求时,许多长辈们都会去卖血,许多眷村子弟的学费与奶粉钱就是这样挣取来的。

早期用眷粮来管制军人结婚,未被核准结婚不配发米粮,如果没有粮食的配给及福利,光靠军饷是无法养活家小的!配发的眷补证上标示姓名、年龄,还配上照片,每年得换新的,可以用它到军医院与军眷诊所免费看病;依照年龄分为大口、中口、小口的眷粮票,配给定额的米、面粉、色拉油还有煤炭(后来改发代金券);后勤单位定期用牛车拉着米粮发放,眷村妈妈就拿粮票来领米,那些粮票也会借来借去或是折换现钱。国民党刚到台湾来时,靠的是美国的援助,面粉袋中间印了两只握手的图案。面粉袋的质料很好,会被制成内裤使用,几乎所有眷村小孩都穿过!

大部分的眷村爸爸听不懂台湾话,有来自大陆的各个省份的口音,如果妈妈们是台湾人(有闽南、客家、原住民),语言的沟通上也就非常热闹与有趣了,也许要用猜才知道对方讲什么。我的妈妈是台南人,有时候会用台湾话跟我们沟通,但我爸会不高兴,他认为在家里讲方言是妈妈在背后骂他,因为他听不懂所以不准讲。当我在求学、就业时,不会讲台语也不碍事,但当上了里长就不一样了,服务的范围超越眷村,会接触许多本省的老人,他们听不懂普通话,我就得会说台语。敢说,愿意说,讲多了自然就会了。再就是学唱台语歌,很多应酬场合都有卡拉OK,唱台语歌也可以跟大家打成一片。北投这边有许多的枫香树,有着大量的熊蝉(黑色的大知了),夏天到了,孩子们都会用竹竿,在竿头上绑个小网子到处抓知了,然后去头去尾再把翅膀根脚摘掉,用竹签串起烤来吃,也会拿回家加一些酱油辣椒酱炒来吃。而每一个年段都会有一个孩子王,总会带着一大票的眷村小孩到处玩耍,到附近农家偷挖地瓜,回到村子的树林,在地上挖个洞,捡一些枯树枝生火,将地瓜丢到火堆里,再把泥土埋上,一个钟头以后,香喷喷的地瓜就烤熟了,好玩又好吃。眷村小孩因此产生了一些特质,他们适应力很强,胆子也很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