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SW2007期间,当夜幕降临,社交活动逐渐密集之后, Twitter便展现出它的真实力量。这些并不是那种极其狂野的派对,而是那种偶尔放些音乐,一边喝酒,一边进行的商务型社交活动。“你是干哪一行的”这一问题被问及的频率,远远超过了“你是哪个星座的”。
业余活动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对参与者而言,对于主办这些活动的大公司来说同样如此。
2007年,技术经济正方兴未艾。一些大品牌依然握有大量可自由支配、供它们举办奢华派对的资金。这些活动对于寻求向互动式新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甚至对于那些寻求兼并对象或择优挑选人才的公司而言,都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谷歌、微软、戴尔、 AMD、英特尔、希捷( Seagate)以及思科公司精心举办了各种聚会,以吸引与会者。这些公司用免费食品、酒水和娱乐活动款待他们。规模很重要——派对越大,参加的业界名人和著名博客越多,口碑效应自然就更好。
同之前的几年一样,那一年的派对推广活动也被外包给专业人士。为了吸引人们参与,公司营销团队和签约的推广人员使用了所有的常用资源:传单、电邮、鼓励注册的邀请类网站。
然而,没有人预料到 Twitter的群聚力量。耶利米 ?欧阳是首批撰写博文称他正在用 Twitter核实派对新闻的人士之一。当他听到了某个派对的消息时,他便在 Twitter上发布留言;当他亲身参与某个活动时,他便会发布与活动人群、音乐以及茶点相关的消息。其他的推客开始共享相同的信息。他们的这些举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派对推广努力,因为推客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与会者从一个派对转移至另一个派对。
白天,直播推客让技术报道陷入一片混乱。现在,在派对时刻,派对营销的最佳模式也被他们弄了个底朝天。由 Twitter引发的口碑效应决定了社交活动的成败。从此以后,派对参加者对一个派对的成功与否,有着比推广者更大的影响力。
“没劲”这种由派对参加者掌控的现象,在 SXSW2007举行的第三天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一位年轻女子正沿着人潮涌动的街道,赶赴一个派对时,她突然在她的手机上看到了一位已经到达那里的朋友发布的一条简洁的留言。“没劲。”留言上说。她放慢了脚步,思忖着怎么办。另一些留言证实了这条坏消息。过了一会,她的手机屏幕上又出现了一条留言,是一位正在参加另一个派对的人士发布的,留言上说那里空间充足,不仅播放音乐,博客名流云集,而且最重要的是,酒水免费。
就在她转换方向之际,街道上发生了奇异的一幕。好像是受到了某位舞蹈指导的暗示,几乎所有正朝着第一个派对方向前行的与会者,同时向后转。
Twitter破坏了周详的营销计划,体现出了掌控一切用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