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正当的理由质疑,如今工商巨子的表现是否无愧于如此巨额的薪酬、如此尊崇的地位。例如,家得宝百货公司(Home Depot)的CEO罗伯特?纳德利(Robert Nardelli)获取的离职赔偿金数以亿计;国家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 Credit)的CEO安吉罗?莫兹罗(Angel Mozilo)赚取的美金与前者不相上下,但是他所创建的企业却将抵押贷款发放给了那些根本无力偿还的人士。面对这种现象,人们势必要提出一些问题。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关于高管薪酬水平的调查中,美联社评论道:“CEO薪资的涨跌,与该公司股价或利润的变化方向并无关联。”美国的CEO平均赚取的薪酬是欧洲同行的2至3倍。但是,正如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的主席加里?威尔逊(Gary Wilson)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就他们对股东的贡献而言,并没有证据显示美国的CEO表现得更好。”
但是,与当今这些经营管理的超级英雄有关的最重要的问题,并非他们是否“物有所值”,而是这样一个疑问:究竟是谁为谁工作?经理人是在为他们的公司效力,还是恰恰相反?在这样一个董事会成员往往是CEO最亲密的朋友,董事会主席经常兼任CEO,股东在公司的地位变化无常的世界中,这并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这与古罗马人看到罗马帝国开始变得难以驾驭时,他们扪心自问的问题是同一种类:Quis custodiet ipsos custodies? (大意是:谁来管理经理人?)
这次物质世界之旅激起了我心中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或许是此番旅行最令我惊奇的事情。徒有其名的专家、证明无知的学问、写得异常糟糕的书籍,以及谁在掌控企业这一恼人的问题——我以前在哪见到过这些现象?不管是在其最好还是最糟的时刻,管理学都让我想起了那门我原以为已经被我摈弃的学科——哲学。在我提前退休之后,我终于有机会深入审视管理学文献,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无意中走入一个陌生而凌乱的后院。我发现,管理学与其说是一门学科,还不如说是由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秘密议程组成的结合体。在这门学科中,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要比找到正确的答案重要得多;各种问题与其说是得以解决,倒不如说只是得到暂时的调和,最大的奖赏往往属于那些能够专注于一件真正重要的大事的人。
我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即管理学实际上是人文学科中被忽视的一个分支,它隶属于哲学史研究(假如真的将其归类的话)。我意识到,管理理论家之所以缺乏深度,是因为他们仅仅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去探究哲学家和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钻研了数千年的事物。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未来的商业领袖阅读一些历史书、哲学随笔或者仅仅看一部精彩的小说,都要比追求商学院的学位更有收获。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工商界人士放弃他们的商业学位,我们大家的境遇会变得更好的原因。
不幸的是,管理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这一事实,并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几乎一个世纪以来,在商学院、管理理论家以及咨询师当中,对管理学本质占支配地位的认识与之截然不同。我现在认为,我穿梭商业世界的历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正是源自对管理学本质这种被广泛认同,但实际上却是大错特错的观点。我撰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溯这一思想的演变历程、揭露其缺陷,并提出取而代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