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地做米饭

(1)不要过度淘米。

淘米的目的是去除米粒中的杂质。有些人喜欢反复搓洗,但搓洗不仅除不掉米粒中的杂质,还会使米粒外层的营养素丢失更多。随着淘米次数的增多、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水温的增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所以淘米时最好不要长时间浸泡,不要用热水淘,不要反复搓洗,不要淘米次数过多。

(2)不要吃捞饭。

做米饭时应采用蒸、煮的方法。但有些人喜欢做捞饭,即将大米煮到半熟,然后捞出再蒸,将剩下的米汤倒掉,这样会使得溶于米汤中的B族维生素大量损失,可达40%以上。采用蒸、烤、烙等方法制作面食时,各种营养素损失很少。煮面条时,部分营养素溶于汤中,若面条与汤同时食用,可减少营养素的丢失。

(3)烹煮时不要加碱。

维生素B1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在煮稀饭或发面时加碱,都可使维生素B1被大量破坏,所以发面时最好用酵母而不要用小苏打。

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不少小窍门,譬如煮粥时放碱,不仅缩短了煮粥的时间,而且口感又黏又烂,比较适口。但是,这样煮出的粥营养素损失是很大的。人体中必不可少但又无法自身合成水溶性维生素,它们是维生素B1、B2、尼克酸和维生素C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物理特性,就是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会分解。而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破坏,即使温度不是太高也是如此。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患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何况一下子缺乏那么多的重要维生素,患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