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经济也有盈亏涨跌 经济周期(2)

由于西方选民总是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而政治家们总是喜欢连选连任,二者结合就会产生周期性的政治刺激经济的政策,政治家们总是为了获得选票支持,迎合选民,出台一些措施,这些对市场横加干预的措施,造成了经济周期性循环。

2. 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 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 1933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他提出经济周期完全可以从货币这个角度解释。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比,生产品生产发展过快。生产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生产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产品过剩,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也就是说生产了太多的产品。他们还认为这种不足的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但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能解释经济周期衰退产生的原因,而对其他三个阶段的出现却无法解释。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是投资过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投资大小则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预期的周期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总之,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经济周期,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经济周期总是在不断循环往复,萧条过去后有繁荣,顶峰过去后有谷底。经济学点睛: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经济能够始终维持繁荣,每种经济都要品尝复苏的甘甜与衰退的苦涩。这种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再从衰退中复苏而反复出现的现象称为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一般反映在GDP增长的波动上,而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经济周期性地陷入低谷,我们暂时放缓了高档奢侈品的消费计划,原本计划好的旅游出行也不得不搁浅,甚至于买东西时开始打听哪个卖场又打折了,哪个卖场在搞积分酬宾活动,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