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役:刘亚楼的四野是怎么炼成的(1)

1948年11月2日,我东北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52天,结束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已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为了把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平津地区就地歼灭,11月18日18时,中央军委紧急电令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望你们立即令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8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中央军不战投降。”

接电令后,“四野”立即做出反应。一个完整严密的、百万人马多路梯次入关的命令有条不紊地传达到各纵队。四野官兵鞍马未卸,便匆匆告别硝烟未尽的白山黑水,各纵队克服困难,不怕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迅速的奔袭行动,大胆插入北平、天津、塘沽、唐山地区。在华北野战军配合下,提前24小时完成了中央军委合围平津的部署,将傅作义集团60万军队紧紧包围起来。

为了防止京津敌人从海陆溃逃,中央军委命令“四野”:“先打塘沽,后取天津,而且要快。”作为平津战役全局,这种部署无疑是正确的。四野根据军委命令火速部署第七、第二、第九纵队共10个师兵力夺取塘沽、大沽、封锁出海口。但是,在执行命令过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塘沽,位于渤海湾,距天津约45公里,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港口,也是平津国民党军队出海的唯一通道。为了确保塘沽、天津,傅作义将两地划为一个守备区——津塘守备,由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任司令,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任副司令。侯镜如根据塘沽的特殊地形,在塘沽、大沽之间的纵深地区屯兵5万,将自己司令部设在“重庆号”巡洋舰上,由国民党第一舰队十数艘舰船,组成庞大的海上集群协同防守,攻可增强机动火力,退能提供必要的掩护和运输。

塘沽地形开阔,海沟纵横,盐田冬不结冰无法徒涉,兵力很难展开,且无险可守。四野七纵进行试探性攻击伤亡很大。20师攻击海滩车站,歼敌700人,自己伤亡600人。七纵一部配合二纵攻击塘沽西北的新河镇,歼敌140人,自己伤亡400人。二纵、九纵趁海水退潮构筑工事,潮水一来,前功尽弃。部队对大沽守敌攻击,敌人火力密集,又遭海上敌舰炮火拦阻轰击,部队在没有任何工事屏障的情况下攻击,伤亡惨重,多次突击均未成攻。这种得不偿失的消耗仗打下去,无疑会延误整个平津战役的进程,“四野”指挥层感到巨大压力。此时,身为参谋长的刘亚楼主动提出,亲自去一趟塘沽前线,勘察地形,了解情况。

冀东的岁末,寒风呼啸,黑沉沉的天空飘着大雪。刘亚楼率领特种兵司令萧华和作战人员踏着泥泞向塘沽艰难前进。到达前线后来不及休息便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听取各纵队领导汇报。随后,他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积雪,到实地勘察。

展现在刘亚楼面前的是广阔无垠、无遮无拦的滩涂,灰蒙蒙的天空下,纵横交错的沟渠与未冻结的盐田,一直延伸到海边。远处的海面上,隐约能看到正在游弋的敌军舰。这仗怎么个打法?刘亚楼在冷静思考。通过和纵队领导研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中形成。

回到“平津”前线司令部,他立即向“四野”总部汇报。他认为:“在这样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用3个纵队打塘沽和大沽,不仅要付出很大代价,而且难以速决。况且敌人指挥部已搬上了军舰,我们不能对敌人形成包围。如果坚持打下去,攻占塘沽有把握,全歼守敌不可能。最大可能是歼灭一部而大部逃窜,结果是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会使天津之敌突围,不但费力费时,还会拖延解放平津、解放整个华北的时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