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上海(3)

不久之后,国民党内最积极反共的陈果夫听到蒋经国的计划,不但不加劝阻,还答应替他准备充足的保暖衣物。

蒋经国报名后,很快接到了录取通告书。广东地区报名的有千余名,被录取的幸运儿仅340人,其中50名是由米哈伊尔?鲍罗廷推荐的国民党“高干子女”,小蒋就属于这50名之列。陈洁如感到十分高兴,在蒋经国临行前,悄悄地送给他一笔钱。陈果夫也如诺给他准备了保暖衣物。

就这样,蒋经国这个年仅15岁的爱国进步青年,成了赴苏留学的第一批中山大学学生。

1925年10月19日,蒋经国和第一批22位同学,从广州乘一艘苏联货轮,经过三昼夜的航行,到达了还在军阀孙传芳控制下的上海,住进指定的法租界二洋径桥平安客栈,等候开往苏联的船只。

乘在沪候船去苏联的空隙,蒋经国匆匆回了一趟溪口。母亲毛福梅听说独生子要远去外国学习,抱着儿子放声大哭,不让他走。蒋经国也舍不得离开母亲,流连忘返。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的蒋介石从广州来信催促,严词训诫:“这一回一定要立志出国深造!”小蒋对这位“革命父亲”深为敬畏,不敢违背父命,只得流着泪与母亲告别。毛福梅拗不过丈夫和儿子,强忍悲伤急急忙忙为儿子打点行装。

当小蒋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将她亲手缝制的厚厚的棉背心,穿在他的身上,叮嘱说:“经儿,听说你去的国家好冷哟,你要经常穿在身上,莫着凉。”他到苏联后所穿的衣服都换上了“洋服”,只有这件土布棉背心虽然比不上“洋服”好看和舒适,但他怎么也舍不得换,始终将其当作无价之宝穿在身上。他认为这件背心,不但可以暖身,更可暖他的心。

小蒋又匆匆回到上海平安客栈。此时,陆续从上海、武汉、西安、北京和东北等地秘密来到上海的留苏学生有三百余人,客栈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小蒋看到的都是陌生的脸孔,但他知道每人都各自染上了不同的政治色彩。他慢慢打听,知道了其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有张闻天、王稼祥、俞秀松、潘自力、沈泽民、张琴秋(女)、朱瑞、孙冶方、伍修权、吴亮平、乌兰夫、卜世琦等;国民党员有郑介民、康泽、陈春圃、甘瑞、傅学文(女)、李秉中等,还有后来成为他从政赣南的骨干徐君虎、徐季元、黄中美、高理文、周百皆等人。国民党中央指定两位带队兼作翻译的负责人,一位是学员代表周达文(北京俄文专修馆学生);另一位是共产国际代表杨明斋(原籍中国山东,长期侨居俄国,后在苏联加入共产党,成为苏共党员,参加了中共的建党活动)。大家很快就了解到这位最年轻的小个子就是中国的政治新星、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儿子,因此“小弟弟”很快就与“大哥哥”们混熟了。在他们之前不久,已经有从北方各省市选调的一批学生从京津出发走了,他们是第二批。

1925年10月25日晚,蒋经国提着简单的行李,踏着苍凉的暮色悄悄来到外滩码头,登上一条小划子,在茫茫夜色中驶离上海。在吴淞口外,他和这批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登上一艘静静等候的苏联运煤返航的货船。船不大,装了许多货物,一开船他们就下了货舱,有的人坐着,有的人打开行李躺下。这是一次秘密旅行,怕被盘踞上海的军阀的密探、爪牙发现,他们只能挤在密不透风的货舱里,连走上甲板透口气都提心吊胆。小蒋住的舱位原先是运牛的统舱,气味不好闻,又有人晕船、呕吐,空气更加污浊,他又在最底层,把他憋得够呛。船还没开动,他已开始反胃欲吐,船在风浪中颠簸前行,呕吐的人更多,刹那间他起了放弃远行的念头。但是,看到同行友人强自撑着,蒋经国晓得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儿子”,打退堂鼓有失体面,只好强自支撑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