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人体生病的六邪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医的“六邪致病”理论,概括了人体致病的自然因素,其中很多地方与西医相映成趣。

但中医与西医毕竟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即使在推行“中西医结合”的今天,也很难把中医疾病的概念简单等同于西医疾病,或把西医疾病简单等同于中医疾病。

48

南宋医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外因分为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

风、寒、暑、湿、燥、火本是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黄帝内经》称为“六气”。六气的不断运动变化,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发病。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才会被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