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健康要有“大局观”

现代西医科室细分,容易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的“上工”又是少之又少。如何求得一个更好的养生治疗方案,是每个人应有的常识。

中医重全局,西医重细节

古人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传统医学更像一种哲学,它和政治、经济一样,是一种经世之学。

传统中医的优势不独在于整体治疗的理念,宏观、系统的思维方法,更在于将人体、社会乃至宇宙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看待。

现代西医朝着精微的方向发展,已到基因的层面。精细、精确、高效,是现代医学的优势。但西医的细分化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大局观”不足,在整体治疗方面仍有缺失。这促使很多智者反思现代医学,向传统医学借智慧。

对待健康,我们应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我们能够用传统中医的“全局观”,用现代医学的精准手段解决细节问题,我们的健康就会更有保障的。

要重视医学的人文精神

事实上,无论现代医学还是古代医学,都对太多疾病束手无策。

在某种程度上讲,人文关怀、精神慰藉与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同样重要。

尽管大部分医生都不乏悬壶济世的高尚情怀,但不能否认,医德、医术确有高下之分。太多医疗失误与医术水平无关,却和医生的态度关联密切,尽管多数医生不愿意承认。

每一位医生,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所开的处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医生的建议并不是百分百正确的,更不能保证百分百最佳。

去一家医院挂号,往往分为“普通号”和“专家号”。这种分类说明,医院也承认医术的确有高下之分。

即使是同样的患者,同样的疾病,不同的医生也可能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有的医生认为口服100元的抗生素就能有很好的疗效,但有的医生却认为有必要进行1000多元的输液。谁的处方更正确呢?

作为一名医疗商品消费者,如果能知道一些医疗消费常识,就能给健康多一份保障,同时也利于营造更和谐的医患关系。

养生求医,尽量要多方咨询专家意见

“有病不要乱求医”,不等于不求医。

事实上,真的有病,笔者甚至还要鼓励患者对某些疾病要多咨询几位专家的建议。

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有时候甚至犯很低级的错误。假设现在是8月,医生刚看过20名“伤风”患者,而你又打喷嚏、流鼻涕,医生很可能认为你患了“伤风”——但实际上你有可能是患了过敏性鼻炎。

这本书所讲的,都是健康、养生方面的常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千差万别,所谓“同病不同医”,就算是同一种病,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本书内容不能代替医生处方。

希望本书介绍的这些常识,能帮读者对健康有宏观的把握,在养生保健的路上能少走一些弯路。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