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名家十五讲(10)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 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 也。”学会了孝敬,未来就可以忠心爱国。孝就是一种先行的培养,是对内 在心性的一种教养。当然,孝不仅仅是事君,还要侍奉父母,后者更加日 常,也更难以做到。知道了“孝道”、“悌道”,就会妥善地敬侍长者。这 个长者不仅仅指自己的兄长,还包括天下的那些比自己年长的人,对所有 “长者”都要行尊敬之道。内心能够慈爱,并且将这种慈爱推广开来,就能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够“使众”,能够让大众跟随你,听你的指挥。暴戾、乖张、愤怒无法做到 这一点,只有慈爱才能如此,虽然它最弱,但是最能服人心。

“《康诰》曰:‘如保赤子’”,《尚书·康诰》说,像保护刚生下 的孩子一样去保护它。“心诚求之”,是对这些美好的东西就像爱护赤子一 样,发自内心去做这个事情。“虽不中”,虽然可能没达到目的,没达到最 完美的境界。“不远矣”,离目标已经不远了。《大学》把心诚看得非常重 要。如果一个人心不诚,他虽然为达到个人目的而绞尽脑汁用尽手腕,但是 他“远矣”,隔得太远了。相反,只要心诚,尽管道路漫漫,通过努力,锲 而不舍,最终总能达到目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 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如果一个家庭里充满了仁爱,那么就可 以让世界充满爱。如果一个家庭都学会了互相谦让,长幼有序,那么一个国 家就出现兴让之风。相反,“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个人贪而暴戾,甚 至诉诸于暴力,那么,一个国家就会随之发生为非作乱的事情。蜀国大将张 飞,酒后鞭打士兵,鞭打他的下级军官,结果受害者首先是自己,然后是他 的国家。可见,一人贪戾,绝非小事。“其机如此”,其中的机运、运行的 规律就是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一言就可以败事。这里“一言”往 往是指关键性的话。如果你没有学会“慈”,没有学会“让”,没有学会 “仁”,而仅仅学会了贪戾作乱,那么一言可以让你的家族坏事,从此家道 中落。鲁迅临去世时,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做空头文学家,道理就在于:不能 靠父母亲的、祖辈的财富吃一辈子,而要自己去创业。“一人定国”中“一 人”指的就是关键的人物,按朱熹的说法,指的是国君,他兴了仁、兴了 让、兴了慈,那么,这个国家就安定了。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四、孝政治: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

在我看来,孝文化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子思提出 “君子之道费而隐”的观点,指明君子所坚守的中庸之道用途广大,无穷无 尽,而其本体精细隐微,无所不在。关于君子之道,孔子认为只有做到了 孝、悌、忠、信,才能成为君子,而作为君子需知道自己的位置。这一思想 谱系,值得细致分梳。

《大学》认为,治国的前提是齐家,君子要兴孝悌、兴仁让,并将这样 的美德推己及人,才能齐其家,而后治其国。为了详细论证这一观点,《大 学》指出:“《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 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 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大学》分别以尧舜和桀纣为正反例证揭示了修身和齐家对于治国的重 要意义。继齐家、治国之后的平天下,是《大学》修为的最高目标。“所谓 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修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由内向外 生发扩展的过程,即从修身、齐家、治国到最后的平天下。平天下是“使天 下太平”。天下太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担当,平天下是中国儒家伦理中 的重要思想。平天下的基础在齐家,对整个社会的治理要从整饬家庭伦理开 始: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一家不宁,无以宁天下;一家一族不太平,无 以让国家和天下太平。《大学》能从小见大、从微见著,认识到起点的重要 性,具有重要的人生修为的方法论意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