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制造业的困境(2)

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汇率升值,出口价格将提高,由此损害到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新的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尚未形成,但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带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出口下滑则很可能意味着增长势头的低落。在这种背景之下,货币当局在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上一直举棋不定。

分析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需要看到中国出口的特殊性: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出口加工工业产品的主要特点是进口含量高。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口价格上升,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购买力提高,能够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两相权衡,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性不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严重影响。中国一般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由于这些商品自身的性质,从总体上看是相当低的。在海外市场上,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有限变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中国商品需求的重大变化。而中国的进口变化则更是往往取决于非价格因素,甚至反价格规律之道而行之(例如,在石油价格最高的时候大量进口石油)。事实上,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经验(尽管其他亚洲国家货币相对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中国出口在主要出口对象国所占份额并无明显变化)还是有关部门(包括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小组)使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结果都显示:在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部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其利润。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动力并不是廉价政策,而是结构调整,提高非价格竞争力。遗憾的是,中国企业的市场优势没有转化为利润优势。中国的出口企业中,有很多是竞争力非常强的企业,它们在国际市场上久经沙场,反应速度快,即使人民币升值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够较快地调整过来,但也有一些规模小、体制落后的企业效益较差,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其冲击可能较大。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足迹踏遍全世界,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他们靠的并不是汇率政策,甚至不是对出口的倾斜,而是政策的放开。飞跃集团的董事长邱继宝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远赴南美洲推销其生产的缝纫机,而在当时的广交会上,像他这样的民营企业家连入场的机会都没有。升值的过程,恰好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会。我们预测,在升值之后,将出现一个企业兼并和重组的高潮。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随着我国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多,我们势必会遭遇一些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障碍。截至2006年,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WTO统计,1995~2005年,自WTO成立之后的10年间,中国共遭遇了46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106起发生在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中,104起发生在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制品中,以钢铁产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贱金属行业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行业;在被实施的共338起反倾销措施中,78起发生在贱金属及其制品中,仅次于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制品的90起。

如果说反倾销针对的是个别产品,那么今后的贸易摩擦可能会更多地针对大多数中国产品。比如发达国家一直对中国施加打压的所谓“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一个例子。为了进一步吸收更高级的科技知识,发展中国家必须首先模仿和复制,在这种模仿和复制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出现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学习并掌握新的生产过程需要付出努力;追踪新的技术发展也需要付出努力;评价和选择适用的技术也需要付出努力;把新技术应用到本国的生产条件中,需要在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组织安排作出调整。这些努力均表现为对技术能力的投资,并可使本国有效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遗憾的是,这些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进步却无法得到专利体系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得不用幼稚产业保护和其他工业政策措施来鼓励这种科技发展(19世纪的美国和其他追随者就是这种情况)。不幸的是这些措施在当今WTO协议下是受到禁止的,尽管这些措施并不像所认为的那样有害。哈佛大学教授Helpman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Grossman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模仿行为反而能够促进发达国家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非常相似的是,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等问题上,也容易出现隐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非关税壁垒对中国的出口带来的损害,远远甚于关税壁垒。

环境保护的压力

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仍将把化石燃料(尤其是煤)作为首要的能源。以煤炭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以及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和运用上的滞后,使得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利用效率相当低下,同时给环境发展带来沉重压力。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而这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引起全球气候的重大转变。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中国超过6亿人口暴露在二氧化硫超标的环境中。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会导致酸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估计,酸雨严重影响中国30%的地区。然而,酸雨问题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中国是东北亚地区主要的酸雨来源地。很多研究推测表明,中国每年由于使用化石燃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达到全国GDP的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