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绝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而是他自己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管理总是带有一些功利色彩,有些领导者,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总是将员工看作完成任务的工具,不管是关心他、激励他、培养他还是批评他,总是带有鲜明的目的,并且这目的往往是从领导者自身角度出发的,例如,让他更好地完成任务、让他与我的观点更加趋近、让他更主动地按照我的意图去做事、让他与团队的成员更好地相处等。你应当相信,你的这些出发点员工都能感觉得到,而且你更应该明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且并不与你的思考角度重合。因此,不要把他当作你实施管理或者个人影响力的一个目标,把他当作他自己,你的身上也许有他的影子,因为你也曾经是一名员工。
这里有一则简单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农夫的驴子老了,拉不动磨了,恰巧邻居家做生意发了财,要搬到城里去,便把他家那匹很年轻的骡子送给了农夫。于是农夫便用这骡子拉起磨来,可骡子总是不听话,不肯围着磨转,总是要往外跑,农夫为此想了很多办法。起初是像对待驴子一样,把骡子的眼睛蒙上,并用鞭子催赶它,骡子倒是听了几天话,可好景不长,没几天这招就不灵了。农夫又用草料来吸引骡子,拉上几圈磨便喂上几口,结果还是一样,骡子总是望着门外不肯拉磨。农夫生气了,便用鞭子不停地抽打它,骡子终于有一天不堪忍受,脱开缰绳跑了。
骡子碰到了另一位农夫,他让它拉犁耕地,骡子觉得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尽管要比拉磨累,但觉得这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于是每天都很卖力。时值春耕之际,在骡子的帮助下,农夫的地很快就都播种了。
第一位农夫为什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骡子留在磨旁呢?那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骡子与驴子的不同,他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磨,无论是给予草料还是鞭笞,都是为了让骡子完成他的任务。但是当碰到第二位农夫之后,骡子想奋蹄而起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它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心甘情愿。
其实道理都一样。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不是完成任务或者你实施管理措施的一颗棋子。只有你了解这些,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他的能力才能被释放出来。
如果你只是把员工当作工具,那么员工看到你就好像“陌生人”,没什么交情,没什么感情。他只要帮你多做一分钟,肯定会向你要加班费,绝对不会为你再多做一分一毫,即便是做了,那也是在强迫之下,做事的效率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你也许会认为他根本不重要,心里面还会想,反正我有钱,到处都可以请到人。如果你真的这样想、这样做了,那么员工对你可能非常不满。我曾经听说,有一个餐厅的员工处处在他的厨房里面动手脚,让客人吃什么都出问题。结果他的餐厅都开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