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东南亚经济败局

——举债发展与经济败局

现在国人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印象大抵止于索罗斯如何对东南亚国家进行金融劫掠,但是大家不清楚的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年经济矛盾累积的结果,这些国家倾全国之力都对付不了一个金融投机分子,连我国的香港都不如,可见这些国家的虚弱到什么地步,这才是索罗斯敢于对这些国家下手的真正原因。从1997年7月到10月短短的三个月当中,泰铢跌幅达40%,菲律宾比索跌幅近30%,印尼盾跌50%。这使得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所积累的财富大量蒸发,并且货币危机全球蔓延,这场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及东亚一些国家以沉重打击,宣告了高速发展阶段结束。

这次危机,表现出来的是外汇不足,打起仗来弹药不够多,背后原因是外贸逆差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自身宏观经济运行不良,比如投资过热,出口放缓,经常项目赤字扩大,银行不良外债等。

举债进行投资导致泡沫经济

80年代以来,东南亚经济飞速发展。政府、企业、个人大量举债进行投资,造成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过热,形成了泡沫经济。

银行信贷的持续扩张,与外国资本的流入有着密切的关系。8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投资回报率低,投资者纷纷到国外寻求机会,而这一时期,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有很高的回报率。并且由于国内储蓄不足,急需引进大量外资。据统计,1989年外国私人资本面向泰国的流入量在1000亿泰铢上下,而到1994年其流入量已达15000亿泰铢左右,4年间增加了10多倍。流入的外资经过各种渠道,大部分进入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的疯狂使泰国股票市值与 GDP之比,从1990年的27.9%上升到1995年的85.4%。在房地产方面,危机发生前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的写字楼、高档公寓已出现大面积过剩,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泡沫开始破裂。

投资过热,引起进口过度增长,国内工资上涨过快,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出口产品单一,危机前东南亚国家货币相对于美元高估,缺乏竞争力,贸易逆差加大,从而形成庞大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造成汇率不稳。泰国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产品的带动。泰国出口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其中电子产品的山口比重很大:马来西亚电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总额的65%。1996年受世界性电子产品的需求萎缩的影响,亚洲各国出口人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增长和国内工资增长过快,亚洲各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这样导致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1996年泰国逆差达16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菲律宾为4.3%,马来西亚为6%,印尼为5%。大量的贸易逆差会导致外国投资者对本币信心的减弱,在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外国资本在短期内迅速流出,引起恐慌。

外债使用不当,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至1997年底,印尼政府及私人企业所欠的外债数目估计为1400亿美元。其中,60%是私人企业的债务,其余是政府的借款。印尼每年要偿还的贷款利息超过100亿美元,如果包括本金,1997年须还大约300亿美元的债款。自从发生货币危机后,印尼盾大幅度贬值,因此印尼以美元计算的所欠的外债也增加了。借入如此高的外债,但印尼的外债利用效率却不高,据世界银行对1990一1995年期间的16个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印尼的外债利用效率排在倒数第五。低效率的使用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外债的偿还自然发生困难。

这些国家的外债都达其外汇储备的2—5倍之高,外债累积数额大,还本付息的负担沉重。而这些国家又常年贸易赤字,外汇收入少,只能靠巨额资本项目顺差弥补。一有风吹草动,大量短期资本撤出,外汇供求就会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外汇供不应求,使本币大幅贬值。

钉住汇率制的风险累积作用

钉住汇率制不利于使用利率对经济进行调节。泰国原来实施的主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对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但却限制了使用利率杠杆对经济进行调节的范围,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低潮时,为使本币汇率仍固定在较高水平而不得不提高利率,从而使本币银根紧缩,不利于国内经济回升,同时增加套利外资流入,不利于币值稳定。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实行浮动汇率制更为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经济初具规模之后,要尽快实现生产向效益型的转变,发展多元化经济,防上亡国际市场的变动给经济带来过人冲

击。

同时要健全宏观调控机制,注意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过大逆差造成币值不稳。钉住汇率制度强化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的趋势,从而减少了其经常项目收入,助长了巨额外国资本的流入,推动了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泡沫化,扩大了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轻率地开放资本项目

在金融改革中,资本项目的放开是有很大风险的,泰国的情况正是如此。在放开资本项目之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管,泰国银行以低利率从国际市场上筹集短期资本,再以高利率在国内市场上贷出。一旦形势逆转,银行无法从国际市场借新债还旧债,而国内的长期信贷又无法迅速收回时,这些银行就会面临支付危机。开放资本项目也直接方便了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

国际投机商冲击泰国货币的重要途径有以下两条:(1)投机商以外币资产作抵押从泰国国内银行贷取大量泰铢,然后在即期市场抛售。为维持固定汇率,泰国央行必须入市干预,买进泰铢,卖外汇。当外汇储备耗尽时,汇率贬值就不可避免的。这样投机商可再以低成本购入泰铢,归还贷款,并从中渔利。(2)投机商通过银行在远期市场上卖泰铢,为了避免货币风险,银行则会在即期市场上卖出泰铢。这种对冲交易的对象显然只能是泰央行,

为它负有稳定汇率的责任。一旦汇率贬值,空头期货合同价格上涨,投机商即可盈利。上述两条投机途径都要求投机商最终必须能够在泰国筹到资金,而这一要求只能在货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

经济增长速度的周期放慢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它伴之以经常项目的持续赤字、外债的迅速累积、银行业不良资产膨胀的时候,投机性冲击就发生。开放的资本项目不仅便利了初始的投机商,而且使国内居民可以迅速将其国内金融资产兑换成外币资本。当投资者信心崩溃、资本大量外逃,汇率一落千丈,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时,金融危机就最终爆发了。

由于金融管理当局没有有效的“防火墙”,银行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市场投机行为中去,具体表现为直接从事证券交易和无限制地向不动产业贷款。

金融深化过度会加剧市场投机为,导致银行业行为失控

游资冲击 

国际游资具有规模巨大、停留时间短、反应灵敏、脆弱性高和破坏性强等特点。有意发动对某一货币冲击的国际基金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跟踪目标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由一些经验丰富的经济家依据一定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目标国进出口等经常项目的数据,评估该国外汇储备应付冲击力的均衡点,选取该国中央银行无力反击之机发起攻击。但决定其冲击与否及冲击力度强弱的主要依据仍是目标国家的实际经济表现。在这次尔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际游资选取泰国作为发动汇率制度冲击的突破口与泰国经济内部出现的内在问题密切相关。 4

因此,从游资活动的历史看,无论是1992年的欧洲货币机制风波,还是东南亚各国金融危机,但凡投机者经过充分准备,积累足够资金,选准突破环节,游资冲击钉住汇率制度不乏成功的范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钉住汇率制作为一种汇率制度形式在90年代新的国际金融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