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八零后调查》
文:慧远
段东涛的新著《中国八零后调查》是一部以文字“记录片”的形式,直面当下八零后思想观念和个人生活的记实类新书。既然是以“记录片”的形式来表达八零后的群体诉求,其最大的特色即是真实。作者不仅耗时半年多对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八零后进行了跟踪走访,他同时也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八零后的个人选择和人生轨迹,展示了他们不同的个人命运,再现了中国八零后们身处“社会剧变、观念更新以及挣扎在物质第一风浪中的那种精神嘶嚎的偶然痛楚”。
曾经有人对八零后的人生境遇作出过这样的总结:“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却找不到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买不起房子……。”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八零后在物质生活方面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八零后大都在父母的庇荫与溺爱下长大成人,他们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个人自由,兴趣广泛,个性张扬。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八零后的身上明显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性格缺陷,比如自我、自私,生活自理的能力差,缺少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等等。八零后的一代人既拥有其他年代人不曾拥有过的优越条件,也注定要面临不同于其他年代人所遭遇过的社会困境。他们刚刚步入社会,就不得不面对足以击碎所有理想和梦想的荒谬现实,个人事业因房价飙升而搁浅,爱情因掺杂太多的现实因素而贬值。事实就是这般严酷,当八零后们普遍为最起码的个人生活而疲于奔命时,他们人生的目的与手段已然变得本末倒置,他们的个人幸福指数更是大打折扣。
在我看来,八零后的一代人其实是随着房价的飙升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的。此前,有关八零后的话题虽然也同样屡屡为媒体所关注,但彼时讨论的话题大都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涉及到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居高不下的房价,才第一次将八零后的思想观念和生存现状如此真切、如此急迫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段东涛对八零后的走访和调查虽然涉及到八零后生活的各个层面,但其中焦点却大都集中在八零后对待房子的态度上,诸如八零后的爱情与婚姻、家庭和孩子,乃至他们的职业选择和人生梦想,无不与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房子,他们害怕失业,不敢创业;面对房子,他们被迫“裸婚”、“蜗婚”,根本没有余力去养育下一代,甚而不得不逃离一线城市……。当然,在接受段东涛采访的人群中,八零后也的确不乏成功的实例。这些在逆境中脱颖而出的八零后大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既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也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不管是去西藏支教,还是去竞选村官;不管是为了艺术梦想而不懈努力,还是为了自我实现而继续守望,他们既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那些依然在迷茫中挣扎的八零后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榜样。
无可否认,这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和日益严峻的生存状态,不仅是八零后面临的境遇,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普遍面临的境遇。段东涛的走访和调查固然无法改变八零后群体的生活状况,但是,他却以许多成功的实例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关键是你有没有实力去把握住这个机会;每个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努力,你也可以。
《中国八零后调查》段东涛 著,重庆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