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舱位(3)

为什么呢?

我想,这可能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觉得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一个人没有食物饱腹,没有衣服避寒,会造成很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但是一个人不去旅游,哪怕是一辈子终老在自己出生的土炕上,哪里也不曾去过,这并不什么稀罕事,也不是不可容忍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旅游是可有可无的。为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让自己背上灾难深重的实实在在的借贷包袱,得不偿失。

我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

虽然,它并不正确。

非常喜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生需求"金字塔"理论。这个理论简明扼要,有着大道若简的朴素和睿智。简直就可以说是当代人生的万有引力定律。你每天都看到树叶从天空落下,天经地义到不再经过大脑任何细胞思考,至多悲一下子秋,怆然而过,但牛顿一思考,"落下"--就成了物理学的经典。人到底要什么?也是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再寻找着占有着,可有多少人想过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这其中千变万化的需求,可有某种共同的规律藏匿其中?

马斯洛把这个直指人心的规则给提炼出来了。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听说过这个"金字塔"理论。它非常简单,几乎听一遍就能记住。容我用最精炼的字句再来重复一遍。

金字塔

第一层:生理(温饱、性等)

第二层:安全

第三层:爱与归属

第四层:尊严

第五层:自我实现

马斯洛不单假设了这个需求层次金字塔,而且还认为人在这个金字塔的台阶上,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是在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采取追求更高的层次。

很喜欢这个理论,言简意赅,用几十个字,就把千奇百怪的人心,剖成了几近透明的薄片,可以放到显微镜下接受辨析了。

常常想,旅游是属于哪个层次的需求呢?

一个人的温饱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恐怕是不会有意识地去旅游。如果你把流浪乞讨也当作旅游的话,那也未尝不可。那只能说是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浪迹天涯的渴望。

安全?旅游其实是不安全的。因为你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了陌生的地方。你的房子变了,你的交通工具变了,你吃饭的形式,从外包装的锅碗瓢盆到内容物也都变了。你的床铺变了,你洗脸的盆变了,你喝水的味道也变了。连你上厕所的方式都变了。更不要说你见到的人更是千奇百怪。所以,旅游绝不是满足安全感的好法子,没有人为了更安全,才去旅游。

那么,爱和归属呢?到了这一层,似乎一点点关联了。比如很多人选择结婚旅游,这毫无疑问是一件和爱有关联的事情。在旅行中,也常常在素不相识的男女中发生浪漫的遭遇,这也是屡见不鲜的事了。一个团队,集体的出游和到远处进行"拓展训练",其实也是借了旅游和陌生化的氛围,在苦难和磨砺中,修复疏远和淡漠的关系,重建人们的信任和团体的一致性。也许远方比近处能够刺激人们分泌更多的荷尔蒙,精神变的更昂扬和紧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