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日子
《培训师》一稿出来的时候,正逢我和成成一起观摩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和科布呼吸同步,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直至走出影院的那一刻,两相对视:我们现在在第几层?
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在培训旅程中和成成的一次通话:
“郭老师,你在哪里?”
电话那边曰:“让我想想,看看噢。”
一时间,不知今夕是何年。前段时间微博里有句话说得经典:外出培训的时候,洗漱间的灯总是亮着的,不忍关闭。因为一旦合上开关,周遭万籁俱寂,顿生羁旅归乡之意;不如打开,宛如希望的火把,照亮前行的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成成即郭城,过往十年网络上的文字激扬,水煮西游,早已让人领略其犀利文笔背后的智慧思考,大家尊敬地称呼他为“成成院长”。他从事的职业和本书同名:培训师。
他也喜欢与人论道,在金石铿锵中,表达自己对商业、对管理的洞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点到为止,结论却是开放性的。十年磨一剑,一千五百天的培训实战历练,“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这绝对是“在云端”一族,如电影里的乔治?克鲁尼。这是一类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类人的工作方式:他们各怀绝技,穿行于各个城市,传播着各种理念,指点讲坛,出谋划策,却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同样是被人百般诟病的一群。所谓大师,端坐讲堂,高谈阔论,精神臆想……
作为围城中人,客观地讲,培训业尚处初级阶段,固然一时“劣币驱逐良币”,但总体来看,行业还在进步,更多的是培训讲师怀揣梦想,说我所做,做我所说;千山万水辛苦跋涉,与人玫瑰,渔人无数。
作为资深实战培训师,郭城的自传体小说《培训师》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海归学子芮航(Richard),回国加入跨国企业美高(MEGA),经过多年的打拼,从公司内训师,变成一位独立培训师,其间有职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成长的得与失,历经和唐旋、都妮等人爱情的纠结,最终破茧成蝶,冲向云端……
这应该是第一本属于典型“在云端”一族——培训师自己的小说,一个培训师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全书刻画入微,丝丝入扣,让人顿生曾经沧海之意:天空早已没有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盗梦空间》里科布说:最具有可塑性的寄生生物是什么?是人的想法。人类一个简单的念头可以创造城市,一个念头可以改变世界。那么,对于整个培训行业来讲,这本书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奠基(Inception),追本溯源,回到最初的青涩。
芮航归国飞机上偶遇智慧脑袋章平,因德鲁克《旁观者》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年轻的人意气激扬。“我想也许可以像德鲁克一样,自省地从一个对自身旁观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这就是年轻的敏感,同时也是和未来的职业——培训结缘。
“飞机重重地降落在上海,如同我的心情,我跟做培训的智慧脑袋道别,尽管对他的职业没什么感觉,但我记得MBA的教授曾经说过,有种职业专门告诉人家已经知道的东西,那就是培训师;还有种职业发现人家已经知道的问题,并且再告诉对方,以让对方变得不知道,那就是咨询师。所以道别时,我的眼神充满崇拜的鄙视。”一切言之过早。
美高面试“突出重围”;入职培训“风生水起”;初入职场“雾里看花”、“鱼翔浅底”;新加坡临危受命,不意间被推到了培训前台;“潜龙勿用”,“一波三折”,“柳暗花明”又一村,名师伯乐适时引导,“事出有因”;后期遭逢职场变故,“山雨欲来”。种种因素促成芮航最后的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离开美高,开始独立培训师生涯,终于“尘埃落定”。
还有感情。
和唐旋都妮的纠葛缠绵。在云端的红粉知己,读你千遍不厌倦;沪上重逢的大学同窗,远远近近,若即若离,总是内心挥不去的淡然惆怅;山无陵、天地合,果敢地放弃,每一次选择都是勇气与体谅的抉择。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更为精到的是小说中对职场生涯的反思。
“人生真的好短暂,来到这个世上,谋一份稻粱职业,建一个安逸的小家,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来得及而又能立德、立言、立功者有几何?如此想来,或浓或淡的人生,其实并没有意识到那些迷惘和感触。平庸与否的界定,更多的来自个人认识和感觉。只要无悔,已然无憾。”
“我走出美罗大厦回头看了看,来时看,觉得很高,离你很远;走时看,觉得很低,离你很近。我微笑了,赶上了回家的地铁,有些地方你离开就是离开了,可能永远都不会再回来。”
这几乎是一个培训师的宿命:敏感的心灵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我们都想象生命不平常,所以在云端;多年之后,在云端的邂逅,你告诉我,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片不能碰的柔软;在云端,你梦过的想,我接着梦想,一如你所想。总之,在云端,有你有我。
从郭城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应该说,芮航是许多培训师青铜时代的缩影,无论遭遇如何挫折,也要“看人之大,焦点在内,操之在我。”在每一次对话后,每一次阅读后,每一次挫折后,每一次经历后,审慎自己,尔后,提炼自己的思想。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作为国内知名领导力及项目管理专家、中国CC公益培训师学院的创始人,郭城风趣幽默、犀利深刻的语言风格和控场能力,及实战功底都在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培训师》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郭城在结构及内容形式上所做出的创新尝试:明线暗线辅线多层次铺设。明线的职业成长历程、暗线的个人情感经历和辅线的培训知识点,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加上每一章节“扣子”的巧妙设置,都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极具可读性。
客观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排列组合就是创新,这同样适用于培训行业。《论语》里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培训本来就是传播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培训控场和文字编排一样,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培训师的基本功。毋庸置疑,郭城便是最称职的一个。
感谢郭城在《培训师》中构建的三重空间。我们可以如看《杜拉拉升职记》一般,体验职场的温度,只是这里面亮丽的成分更多,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见心见性,对号入座;同样也可以感受一段情感旖旎风光,虽然是人淡如菊,却是朵微笑的花,依然手有余香;当然,甚至可以作为培训行业的一本入门教材,知识点逐一研读,嘉惠更多有心人。也许还有潜意识里的第四层,好书便是一个最好的参照物,庄生晓梦,身处其中,但愿长醉不愿醒。
故事一则: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培训师》一书的出版,也是一个心动到行动,知行合一的过程。相识多年,从写作《水煮西游记》的快意激扬,到《培训师》的沧桑历练,一份平和自在其中,看好郭城的下一步。
经过了快意栖息、人声鼎沸的“水煮”年代,过往的流光溢彩回归平淡;抖擞精神四海为家,开始了云上的日子。让我们在《培训师》字里行间漫步,和郭城老师一起分享成长。
职业培训师
刘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