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不修、无地不行:心胸一开,痛苦便会随之而去

这份修行起于“愿我”的渴望。然后,超越渴望的层面,谛观禅修对象的所有正面和负面特质。在这里,这谛观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想要去爱的意愿,还不是爱。我们全心全意地谛观,以便能理解。我们不只是反复念这些字,或是模仿他人,或是在追求某种理想而已。修行慈观,不是自言自语,不是只在那边念着:“我爱我自己。我爱所有的众生。”我们谛观自己的身体、感受、认知、心行、心识,不出几个礼拜,爱的意愿会变成更深刻。爱,会渗入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我们的身心都变得安乐、幸福、轻松,会安全避过一切伤害,心无愤怒、烦恼、恐惧、忧虑。

修行时,你要观察你的心是否安乐、幸福、轻松,要注意你是不是在为意外或不幸感到忧虑,以及心中是否有愤怒、不安、恐惧、焦躁、烦恼。觉知到心中这些感觉,自我理解便会加深。你会明白,你的恐惧与不安如何使你不快乐,你也会明白到爱自己和培养慈悲心的价值,不要再活在害怕意外的泛泛恐惧中,而要观察你是怎样无时无刻地伤害自己,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把疾病及灾害减少到最低点。

修行谛观,不是只限于静坐在垫子上,而是要无时无刻,在任何地方修行。活在正念中,是防止意外、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觉知你心中种种的深刻渴望:对生活安乐的期盼,得到所须支持的愿望,修行正念的意愿。也许,你会想要写下你的观察和了悟。佛陀说过,一旦明白到,这世上与我们最亲近、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人就是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再把自己当成仇人。这项修行会化解任何想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意愿。

“愿我心无愤怒、烦恼、恐惧、忧虑。”愤怒会伤害所有的人,连自己也不能幸免。若是愤怒满怀,平安与幸福会消失。有些人把生命耗尽在愤怒中;就算有人碰了他们一下,他们也会变得怒不可遏。这是因为环境所致,还是因为他们心中的愤怒种子?谛观你心中的愤怒种子,谛观那些你认为伤害你的人。慈观能帮助我们理解两者,并且帮助我们放下那些会制造更多痛苦的惯性思考模式和惯性行为模式。我们会看到,那个伤害我们的人,自己正在深深受苦。观想他的痛苦,可以令我们的心生起理解和爱。打开心扉,痛苦便会随之而去。慈观的修行,将我们从烦恼中解放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