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塘马6(6)

族长拉住了刘秀金,“还是你说两句吧,我不会讲官话。”

“好吧,”刘秀金站了起来,他今天穿了崭新的长袍,其实他也不会官话,不过他昔日雇了许多苏北来的佃农,又常到瓦屋山一带走亲戚,和那一带苏北移民及河南移民特熟,学了半生不熟的苏北话、河南话,在与外地人交流时,大抵还能凑合。

“乡亲们!”他高声地叫道,朝四周挥挥手,“今天我们塘马村民和其他村的代表一道邀请罗、廖司令和其他新四军代表共进午餐,表达我们对他们抗敌报国的感激之情,薄酒一杯,只能表达我们的微薄之情,千言万语无法讲述军民鱼水情深……下面请罗司令为我们讲话!”

一片掌声,在祠堂里回旋。

“乡亲们,战友们,今天是我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他试着用半生不熟的吴语讲了一句“也就是八月半”,接着他用高亢的声音说道,“我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感谢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将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奋勇杀敌,以报答乡亲们的厚爱。”罗声音洪亮坚定,在人们耳际回旋缭绕。

“大家举起酒盅,为罗、廖司令,为新四军众将士干杯。”刘秀金环视四周,端起了酒盅。

“谢谢大家,”罗、廖也举起了酒盅,大家都举起了酒盅,只听得一阵“乒乒乓乓”碰杯声、“请请请”的吴语声……军民欢声笑语,共叙鱼水之情。

塘马的村民们以及邻近的新店、邵笪、下木桥的村民代表都用半生不熟的江北话和战士们交流,在似懂非懂的语言中,夹着扎肝、肉圆、蒸蛋、鱼块等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热情地往战士们碗里送,用自己酿制的糯米酒、白酒往战士们的酒盅里倒。尤其是那些妇女们,昔日从不允许随便踏进祠堂,公堂酒更不用说了。新四军来了,破了这个惯例,如今喜气洋洋地和李坚真及服务团的女战士们,一起品尝着菱、藕、芋头等地方特产……

戴着军帽、穿着制服、束着宽皮带、打着绑腿、臂章高悬的战士们在浓浓的情意中,在温馨的香气、喧闹的人声中,在粉墙黛瓦、树影婆娑、石板可鉴、树木参天的刘氏宗祠中,迎受着比每年供奉祖宗还要真挚的情意,这情意如细流一点点一滴滴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心田中。

罗、廖的杯中不断地被倒入白白的酒液,罗、廖的碗中不时被青青的竹筷所夹带的肉鱼填满,那些安置在盆中、碗中、碟中、罐中的韭菜、黄瓜、藕片、菱肉、鱼、肉、慢慢地移入战士们的碗中,在无法形容的笑容中、在混杂不清的话语中,杯碰杯、碗碰碗。

罗、廖向族长、向刘秀金、刘正兴、刘正法及青抗团敬酒了,那“谢谢乡亲们,多打鬼子”的口号声,在刘氏宗祠的明堂里、大厅里,半面围廊里,盘旋盘旋,升腾升腾。

晚上,文艺演出。

村民们在中午聚餐后,没有休息便忙碌起来。吕小妹,崔玉英,袁秀英等人把军鞋、棉衣集中起来,送给了供给部,张其昌部长代表旅部表示感谢,收好后存在刘秀金的后排楼房中,她们又去祠堂里和战士们把明堂打扫干净。蒋氏、杨氏则把收集来的葵花子、南瓜子放在木箱中,菱子放在竹篮里,一起搬入祠堂。刘良超,刘志远,刘洪生等捧来几十个西瓜放在东侧半面廊下,又在廊柱上挂好马灯。刘秀金与族长则拿来几大包茶叶放在祠堂东侧的小房里,杨氏早把老虎灶打开,热腾腾的水汽在屋里四处漫溢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