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苏南,日寇常常采取“多路进攻、分进合击”的战术,新四军常常处于内线作战,由于敌军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武器精良,火力猛射程远,往往交战后,十分被动,所以你与陈、粟二人反复研讨、总结经验,采取跳出内线,转入外线,歼其一路的策略,在苏南的反扫荡中屡见其效。
你与陈、粟提出的战术原则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敌人企图占领出产大量乌砂的石马矿山,十五旅团两个联队骑兵、步兵联合,携重炮、轻炮、水上飞机、轰炸机、装甲汽车分别在秣陵关、溧水、当涂集中兵力,分进合击小丹阳。面对日军八路围攻的严峻形势,你与张鼎丞、粟裕决心以小部队进行阻滞,与敌周旋,主力集结在小丹阳西杨家庄隐蔽待机,以一部分兵力转至外线,对当涂、陶吴及南京近郊之敌进攻,以打破敌人分进合击的战役计划。
为避敌锐气,第三团部决定第三营转移到落星以东的杨家庄相机待命,主力第一、三营当晚调向上泗陇、太平山,靠近十八村方向的山地,准备侧击敌人。具体部署是:一部进袭当涂,造成敌人的恐慌。一部穿插过陈塘关,占领鸡笼山阵地,与敌人对峙。又以一部进袭陶关,牵制敌人,另选精干部队,进袭南京近郊,使敌人首尾忙于应付。
由于正确部署,尤其外线战士的英勇作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你与张鼎丞,粟裕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你常常对自己说。战争的谋划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一点上你对粟裕十分佩服,对敌情的判断,作战的部署,尤其是作战中采取的灵活原则,粟裕确有过人之处,他深得游击战略战术的精髓。
内线外线结合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敌人的经济、军事、政治组织力量明显高于我们,如果采用呆板战术那必遭灭顶之灾。
你从江宁到句容、溧阳至宜兴、从二支队参谋长到江南指挥部参谋长、从二支队司令到十六旅旅长,都相机应用内线与外线的关系去谋划战斗,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提升了新四军的威名。你对游击战争深有研究,始于宁都起义以后,在宁都起义前,你就知道了朱、毛红军指挥游击战争的威名。真正领会其精髓还是进入苏区加入红五军团、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宜黄和乐安、建宁等战斗后,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就更不用说了。但你还没有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高度,读了毛泽东的几篇文章后,你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许多问题有了答案。比方说,游击战争依赖于根据地建设……但有些问题并不像文章中说的那么简单。
在龙岩白砂二支队集中时,听到要去茅山打游击,许多人很开心,因为在山里打游击是红军的老本行,现在去茅山打日本,那岂不是驾轻就熟了吗?然而一到茅山,大家傻了眼,茅山不过是孤零零的一座山,它和苏南其他山一样,主脉一线,没有纵深,且山系中,诸山山不高,林不密,很难以其为依托,倘若把部队集结于山中,一旦被敌侦知,一围即陷于绝境,绝不可能像闽西诸山如双髻山、金丰大山之类能与敌周旋数天数月,这样的地区只能作为游击区,从小范围讲难以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根据地。
山地游击战失却,只能寻求平原游击战与河湖港汊游击战,这就使军事理论带来了许多变化,许多东西只能靠摸索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在茅山根据地或苏南根据地内,游击规模难以扩大,难以予敌以重创,二是严格意义上的根据地难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