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项修炼 给天使降临人间一个好理由(7)

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他昨晚没做完作业就睡着了,今天挨了老师的批评,正在跟我治气呢,饭也不吃,你说怎么好。”

我悄悄地在她耳边耳语几句,她说:“这样行吗?”我说你试试。说完我就告辞了。为了保护小涛的自尊,我这个外人还是回避的好。

第二天小涛的妈妈给我打电话了,她说你的办法真管用,他现在正在老老实实地做作业呢。昨天我告诉他的是,小涛不吃饭,妈妈要把后果告诉他:第一他可以选择不吃饭,父母尊重他的选择;第二过了吃饭时间就刷锅,想吃也没有了。至于想吃零食,也是办不到的,不会给一分零花钱。小涛是个固执的孩子,他真就不吃了。当时妈妈心疼地掉眼泪,要不是爸爸拦着,她就忍不住给孩子钱了。晚上接回来时,他吃了两大碗,看来真是饿坏了。饭后他主动去写作业了。我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吃点苦头,一味地娇惯溺爱,最终会害了孩子。

果真,过了一段时间,小涛就变成了一个自理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他不用父母陪着写作业了,也会收拾好书包,他还装饰设计了自己的房间,在一些事情上,他都表现出自己的主见。

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五十多岁时才做父亲,虽是老年得子,但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道”,对儿子小宝总是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他患重病时,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把小宝叫到床边,提出要吃小宝亲手做的馒头。小宝从未学过这门手艺,感到十分为难。佣人去帮着说情,说:“老爷,您要吃馒头,和厨子说一声就行了,少爷年纪尚轻,而且以前也没学过,确是为难了少爷。”“不用说了,我就要吃小宝亲手做的馒头。”郑板桥不耐烦地打断佣人的话,挥手示意佣人下去告诉小宝。小宝只好亲自去请教厨师,他好不容易才把馒头蒸了出来,高高兴兴地装了一大盆送进房间,心想这下父亲该高兴了。当他走到父亲床前,不禁大吃一惊,此刻父亲已经永别人间。小宝跪在床前,痛哭不已,忽然发现茶几上放着一张纸条,他捧起一看,墨迹未干,是父亲的临终遗嘱,上面写道:“世上事只能靠自己!”这时候的小宝,才领悟到父亲弥留之际要尝尝他亲手做的馒头的真正用意。

自谓“难得糊涂”的郑板桥,看来一点也不糊涂。他教儿子自强自立的思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家长应该记住这一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要总想控制、支配他,要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让他自己思考和做出决定,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它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他会更愿意去执行。就算他有什么事没做好,家长只要让他感受到因此带来的不便就足够了。

“好孩子”是怎样的标准

“这个孩子真听话,是个好孩子。”家长经常这样说,“某某同学十分听话,真是个好孩子。”老师也这样夸学生。家长和老师叫干啥就干啥,不乱说乱动、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便成了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标准。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和教师就是沿用这一思想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孩子也自觉不自觉地用着这一观念校正着自己成长的足迹,结果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随遇而安的“良民”和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

前几年,《燕赵晚报》以通版的形式报道了一个悲剧故事。题目叫做《XX,你可听到你的妈妈在哭泣》。大体内容如下:XX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家人就要求他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不允许随便下楼,他就不下楼。他所有的事情都在家人的安排下进行,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恋爱。家人无比溺爱着他,他也理解并感激家人的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XX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好像一个玩偶。这种痛在他内心深处暗暗滋生、生长,最后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心理上长期的压抑和痛苦,最后演化为神经系统异常。家人带着他奔走于全国各大医院,均没有改变。后来,家人带着XX走进心理门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