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红色致富村(2)

 

文化墙和旗帜后面是一座二十六层的红色大楼,楼前是一个宽大的广场,四周用一人高的红砖矮墙围住,围墙上贴着“发展才是硬道理”、“共同致富”、“建立和谐社会”等红色黄色标语。

“我们叫它‘红场’,是瘦狗村人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老大介绍道。博士看着满目青山环绕中耀眼夺目的大片红色,感觉进入了朦胧中的共产主义天堂,老大的幽魂在瘦狗村的一草一木和每个人的脸上徘徊,看到了老大像蓄着胡子的斯大林一样,穿着中山装、理着寸头在挥手检阅瘦狗村欢呼雀跃的男女老少队伍。

红楼与文化广场是瘦狗村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全村景色:

村子在两面山崖之间的峡谷里,以一条小溪为轴心,由上往下朝峡谷深处延伸。小溪左面是一片明清以来的老木屋,是瘦狗村祖辈遗留下来的居所,经过精心修缮后保存完备,散发出古朴温柔的气息。右边是一片红顶白墙的独门独院三层别墅,瘦狗村每家一栋,数量与左边的木屋数量相等。

小溪上有三座拱桥,但都宽大得可以并排过四辆小车,左右两边都有雪白干净的马路交错相连。瘦狗村人因为有了老鹰冲集团,富得早,早到村民们还没有来得及将老屋拆掉、随心所欲地建造一堆七歪八倒各式各样丑陋的砖瓦房前,就从老大的脑子里产生了实施“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建设”的整体行动计划。

这是老大多年的夙愿,在全国人民畅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天堂、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幸福新生活时就有了。老大将他的想法跟省城大学建筑学院一位留过洋老掉牙的教授一说,老教授留洋归来时就怀有的共产主义天堂梦想,再次被点燃了。还没等老大离开大学招待所,老教授第二天一早双眼通红进了房间,兴冲冲拿出了一张展现瘦狗村未来前景的建筑规划与效果图。

效果图带回来给大家一看,村民个个傻眼了,眼珠子睁得比碗口还大——那可是个连做梦都到不了这个份上的人间仙境呢,还有什么话可说?十多年前,正是大家还热衷于包产到户的年代,老大顶风冒进逆流而行建设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在红楼最高层的瞭望台加贵宾餐厅里,老大望着层峦叠嶂烟雾缥缈的远山,对博士说:“瘦狗村人洋气了,他们开始每个月到对面的老屋子里住上几天,美其名曰‘度周末’,跟城里人学的。现在以那条溪水为界,代沟越来越明显了,不少老人干脆搬回老屋里住,别墅里住的都是年轻人。我也喜欢住老屋,老屋住着亲切,感到祖祖辈辈都在一起,别墅陌生,心里着慌,不舒坦……”

老大取来一架望远镜给博士,博士看到了村尾的幼儿园、学校和青少年宫,孩子们正猴儿似的在那些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迷宫里攀缘跳跃。

红楼二十层以上是招待所,老大要博士在招待所、别墅和老屋之间选择,博士对三者都有极大兴趣——站在二十多层楼的高空,傲然于崇山峻岭间广阔无垠的绿色大舞台上俯瞰远眺,那种心旷神怡与万丈豪情的确令人振奋雄起。

山坡上的红顶绿墙别墅,那么明快地袒露在阳光下,光看一眼就心神俱醉,何况去体验那种日夜厮守、肌肤相亲、耳鬓厮磨的欧美异域风情与快感呢?

经过精心维护的老屋,将它的历史沧桑和代代繁衍生息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使平面的木屋具有了立体感,更具有了人性、灵性和神性,在那里可以触摸辨认出瘦狗村先辈们的气息……

见博士一时难以回答,老大就安排他轮换住,让他切身体会和感受瘦狗村的每一个角度和细节。

午饭毕,小姐拿来一叠带挂绳的卡,给大家每人发一张,并让大家在一个记忆储存器上按手印。老大在旁解释说,你们将钱都存起来,这里无论村民还是外宾,统一使用村里发的购物卡。你们这种叫“礼宾卡”,可以在指定地点购买你们需要的物品,包括底裤尿片香烟洋火桂花糖……只要按个指纹就行,这套系统是老三他们今年初才引进安装的,试行半年多来,比原来发购物券一个月省了三十多万块——原来我们发粮券副食品券衣物券教育券等十八种券,大家口袋里都装不下了,小孩和老人都分不清哪券买哪样,到了供销社总得买点什么,结果带什么券就买什么东西,暂时不用的也买,造成不少浪费……现在利爽了,想买什么一点手指尖就成,大家就自觉不再买多余的东西了。

“这里还叫‘供销社’吗?”博士疑惑地问。

答曰:这里不光有供销社,还有广播站、赤脚医生、武装部、民兵连、铁姑娘突击队、蔬菜队、水果队、畜牧场、园林队、后勤队、运输队、文艺队、公共食堂……这里实行的是人民公社集体制,并且正在向共产国际村过渡。

“购物卡要不要村民出钱?‘礼宾卡’要不要我们出钱?”博士问道。

老大高声回答道:“过去人民公社办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那是打肿脸充胖子,没几天就办不下去了,我们现在才算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社,不仅吃饭不要钱,穿衣住房读书全免费,办卡只是为了计账方便……”

博士听老大如此一番介绍,刹那间又看到了老大的紫色高粱穗子尾巴,老大不是人,此刻露出了本性,有狼狗一样健壮的身子,鹰一样凶恶的嘴脸,野山猫一样的敏捷,他就是瘦狗村的图腾。

早上六点半钟,雄鸡刚刚唱完,清脆的鸟声传进耳鼓,从红楼上三个巨大的大喇叭里传来嘹亮的《国际歌》声。博士被歌声从老大的大别墅里叫醒,头一次穿上昨晚用礼宾卡购买的大睡衣,兴奋地到屋顶看热闹。

他看到人们陆续从自家门里走出来,穿着运动衫,精神抖擞地小跑着汇入马路上的人群,人群向广场涌去。博士按捺不住,赶紧换衣服出门融入人群,在广播里唱到第三支歌《东方红》时,来到红楼前的广场。

广场前的四面大红旗已经全部降落下来,耷拉在一人高处的旗杆上,舞台上已经站着以老大为首的村委会干部,和一支由基干民兵组成的军乐队,台下男女老少按各自习惯的位置,自动站成一排排,其中不乏几岁的黄口雏儿和七八十岁的老者。博士怕打乱次序,正不知站到哪里,舞台上的老三看到了,忙招呼他上去。

老大说博士你应该睡个懒觉,早会不一定参加了。博士说睡够了,这里空气新鲜,睡眠时间比红都市明显少一两个钟头。歌声停止,开始升旗,军乐队演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全体村民意气风发齐声合唱,四面红旗冉冉升起。

升旗仪式结束后做广播体操,同博士小学时做的一样,只是此时感觉到音乐节奏额外朝气蓬勃,动作额外整齐舒展。体操完毕是团队朗诵,村长很恭敬地请老大起头,老大想起博士昨天对吃饭不要钱的浓厚兴趣,就对着麦克风起头高声领诵:“吃饭不要钱——预备——起!”

于是,整齐嘹亮的朗诵声响彻山谷——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村风气大改变;

男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浑身干劲冲破天;

女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做活赶在男人前;

老的听到吃饭不要钱,不服年老也争先;

小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满面春风笑开颜;

病人听到吃饭不要钱,毛病顿时轻一半;

懒汉听到吃饭不要钱,连声检讨就改变;

做活想到不要钱,一分一秒都争先;

睡觉想到吃饭不要钱,越想心里越是甜;

为什么心里越想越是甜?

共产主义快实现!

人人干劲足,

个个齐向前,

明年定有更多的不要钱。

每天的早会开始规定是半个钟头,但大家不自觉地在悄悄延长,现在一般要一个钟头才能勉强结束,主要是集体朗诵时间在拉长。经过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的预热,头脑嗓子和身体都舒展了,到集体朗诵时,大家就进入情绪高潮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