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发现真理(2)

就“我思故我在”而言,我只是“思想的我”,与具体的有形之我未必相契合。于是,心物之间能否沟通及如何相应的问题,成为近代哲学的主题之一。

更重要的是,即使开拓眼界,肯定自我是心物合一的,再依自我去认定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我们所得到的仍然止于“相对的真理”。在此,“相对”有二义:一是相对于“认识主体”所拥有的真理,二是由于自我与外界之物都是相对的,在这两方面本身都没有终极的存在理由。

既然人人都可以认识,所得也都只是相对真理,那么难道真理就没有标准了?或者,难道没有绝对真理吗?在此,关于真理的标准,可以根据互相约定的公设或公理作为探讨真理的出发点,再经?由合乎逻辑?的程序推演出分门别类的知识。正因为这种真理是相对的,所以必须精益求精,日新又新。正因为人只能得到相对真理,所以必须谦虚为怀、谨慎为上。法国谚语有云:“了解一切,即是宽容一切。”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即使无法了解一切,也要努力宽容一切”。

不过,我们还是想问:到底有没有绝对真理?若以真理为真实之物,则问题转而成为:到底有无绝对真实之物?试作反省如下:

放眼四顾,宇宙之中只有两种存在:一是大自然,二是人间世。大自然循?环不息、变化万千,人间世兴衰存亡、徒呼奈何。这两者都是相对而有限的,以哲学术语来说,就是它们的本质“并不包含存在”。它们没有必然存在的理由。既然如此,它们的存在就需要一个基础,或者需要一个解释。这个可以解释的基础,它的本质“必须包含存在”,即:它不可能不存在,它是永远存在之物,它也就是绝对真实之物。

因此,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最后会遭遇“绝对真实之物”。人的语言无法适当加以描述,或者只能以否定的方式去描述,说它“不是这个,不是那个”,因为它是支撑一切又涵?盖一切的绝对者。绝对者必是独一无二的。心灵抵达此一概念、此一实体或此一境界,自然不再执着于相对的知识与真实之物。哲学意在帮助我们明白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必要性,以及由绝对看待相对时,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