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5)

很多上班很远的群体还有重要的商业意义。根据《新闻周刊》(Newsweek)2006年的报告,快餐店推出了适合于放在杯子套里的全套食品,一些车现在加装上了比座位还多的杯座。加油站在油泵上装上了触摸式屏幕菜单,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加油时点上一份三明治,等到开走时准备好吃的东西。卫星导航系统现在也具有了实时交通选择功能,以帮助司机避免堵车。下一个战场,观察家们说,就是舒适座椅。那些每天在方向盘后面坐3个多小时车的人可能会对像背部按摩器那样的超舒适设备很感兴趣。(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开发出来一种卫生的、社会可以接受的、便携式的车用坐便器。)

最后,上班太远的人还是一个拥有很多可自己支配时间的群体。一些磁带销售公司宣称,你只需听16个小时它们的西班牙语教学磁带,就能从零开始打下学习西班牙语的足够基础。不管怎么说,上班太远的人在车里听这种磁带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学会说几句西班牙语,而不用放弃其他的活动。而且在两三个月后,他们可能会成为联合会的译员,如果他们保不住现在的工作的话。

上班太远的人还可以听灌成磁带的书。他们在上下班的时候,就像是快速读者。他们在12天之内就可以听完《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在5天之内就可以听完《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 )。

林顿·约翰逊(Lyndon Johnson)说,他正在向贫困宣战,并开始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因为他预测95%的美国人想在城市生活。但事实上,人们已经以比任何人所预测的都要快的速度,把农村变成了郊区和远郊。(这仅仅证明对50年以后的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做出预测有多么的困难――在你关注那几个大趋势的时候,其他一些小趋势也会加入进来,并打乱你的预期。)那些搬到郊区的雇主们确实离他们的一些工作场所近了。但对一大批其他工人来说,他们的雇主搬家所带来的惟一结果就是鼓励他们搬到更远的地方去――对很多人来说,这表明最重要的事情是一所房子、一个院子和一种更安静的生活,而不管在金钱或时间上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底线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在路上――但却没有多少人像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那样在寻找着他们自己。更可能的是,他们正在寻找一杯咖啡和一个打包的丹麦酥饼,希望今天的堵车将可以忍受,而且他们知道明天还得走这条路。

国 际 图 画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成立时,它的任务是打破贸易壁垒,保证所有的欧洲人都能自由地在成员国家内旅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创始人让·莫内(Jean Monnet)在当时并不知道这种“自由旅行”会出现今天上下班路途太远,甚至乘喷气式飞机上下班的欧洲人。

在欧洲内部,英国人可以凭平均上班时间最长――45分钟,比美国平均上班时间多整整20分钟――而获奖。欧盟[European Union](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继承者)成员国平均上班的时间是38分钟,意大利是23分钟,德国是44分钟。

但有趣的故事不仅涉及到单调的上下班时间,而且涉及到很多上班族自愿长途跋涉的里程。跨海快速火车欧洲之星(Eurostar)往返于法国和英国之间,全程超过200英里,在搭乘这辆火车的乘客中,有整整一半是上下班的人――主要是在法国居住而在伦敦上班的人。(在2007年,一位法国总统候选人第一次在法国以外的地方举行了一次集会――试图争取将近50万名在伦敦居住或工作的法国公民。)

更有戏剧性的是那些不是开车或坐火车,而是乘飞机上下班的人。一家欧洲旅行社预计,到2016年,在英国上班,但住在别的国家――不只是法国北部,而且还有巴塞罗纳、帕尔玛、多布罗尼克和维罗纳――的人将达到150万。低价航线将使这一点成为可能。在1994年,低价航空公司的数目为零;在2005年,就有了60家。像Ryanair、easyJet和SkyEurope这样的低价航空公司仅仅在2003年一年就运送了大约2亿名旅客。

乘飞机上下班的人在欧洲迅速增加的同时,这种现象在亚洲也处在早期阶段。Jetstar、Oasis、AirAsiaX等航空公司的机票正在打折,价格很低,但它们仍然不得不与主要由国家控制的航空公司竞争。不过,你可以预料,亚洲人也将尽快抓住这个趋势。中国人开车上班已经平均用1小时或更长――同这相比,一天两次在天上来回飞,是一笔多大的买卖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