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第一次到深圳时,王石的感觉却糟透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只想早日结束任务,快些离开这个后来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抹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小地方。
那个时候的深圳,虽与香港仅一河之隔,但还仅仅是内地各省市通过铁路出口香港鲜活品的最后集散地。运输途中发病或死亡的牲畜、变质的水果蔬菜,都是在这里被检验并清除的。而王石本人当时就在深圳笋岗北站检疫消毒库现场指导给排水工程施工。王石后来在自己的传记中是如此记录当时的场景的:“路轨旁抛扔着死猪,绿头苍蝇嗡嗡起舞;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和腐尸的混合臭气。”
不仅如此,王石和施工人员睡觉休息的临时宿舍就搭建在铁路边,现场条件很是简陋。王石曾调侃地回忆说,不仅身体上要承受与蚊蝇为伍的煎熬,思想上更得随时提醒自己边境禁区有明文规定:“不准收看宣扬资产阶级腐朽、颓废、堕落生活方式的香港电视台。”
说起对当时生活工作的感觉,王石后来透露,他当时虽然喜欢广州对外交流的现代气息,却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是那个时候他自己也是处于被选择的状态。而事实上,王石“更向往理想主义色彩浓郁、浪漫刺激、充满悬念的生涯”。他曾梦想过成为悬壶济世的医生、福尔摩斯式的神探、战争风云中的巴顿、漂洋过海的航海者、无线电工程师等一系列令他仰慕的人物。
但王石也强调说,当时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在机会来临之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自己也似乎在潜意识里为人生机遇的降临做着某种准备。其中,英语书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一件用品了。
正是在这个学习英语的时间段里,王石结识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暨南大学的英语老师曾昭科。其间发生的系列故事,是后文将要叙述的内容。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幕在中国全面拉开,看似平静的偌大中国,正酝酿着巨大的创造激情。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王石人生中的不一般年份。这年的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同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也就在这一年,王石通过参加招聘,脱离了他并不喜欢的铁路系统,进入广东省外经委,履职招商引资工作。
天性张扬的王石此时才仿佛找到了一些人生的感觉,“开始活跃在春秋两季的‘广交会’上,经常出入高级宾馆,生活方式有点鸟枪换炮的味道”。
不过,王石的人生感觉并没能保持太长的时间。因为随后的工作和生活实践,越来越提醒着好胜的王石,他的上述人生感觉真的来得早了些。
2.被枪打的出头鸟
从铁路系统进入外经贸行业,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刺激新鲜,王石的人生感觉充满了兴奋,眼里看到的太阳也仿佛每天都是新的。他的全身都洒满着得意之情。
那个时候,王石每天都早起晚归,努力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想要把耽误的青春补回来!因为王石明白,作为一个对外的单位,外经委是当时开放的广东最开放的单位,也掌握着许多人羡慕不已的权利。而一心想要获得个人成就感的王石,一直盼望的也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人生大舞台。何况,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给了他内心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