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年少轻狂(11)

1998年中考时,韩寒因长跑特长以低于重点录取线14分的成绩被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录取,不到一年,韩寒又在全国中学生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题目是《杯中窥人》。第二年,他又凭《穿着棉袄洗澡》获得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2000年6月,韩寒发表了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1999年,在荣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同时,韩寒成绩骤降,七门功课不及格,按有关规定留级重读高一。2000年,在出版《三重门》前夕,韩寒又因七门功课亮起红灯其中包括语文课,因此韩寒不得不办理了休学。

首先,从资料的介绍来看,我们找不到任何能说明主持人所说的韩寒是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语言,可见,这位主持人甚至在节目前连背景资料都没有仔细看过(或者说找到的资料是错误的)。在介绍韩寒第二届新概念作文的参赛作品时,出现了严重差错,韩寒第二次的参赛作品是《头发》,《穿着棉袄洗澡》是其1999年11月8日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文章。而《三重门》一书的出版时间也有误(应是2000年5月),这个随便拿一本《三重门》翻到版权页就能弄清楚的问题在这里竟然也会出现错误,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言归正传,在介绍完韩寒后,主持人又介绍了到场的另外几位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教授陈永明(巧合的是两位嘉宾名字如此接近,以至于后来韩寒抱怨这两位像是兄弟俩)。在这次谈话的一开始,陈晓明先生从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分析了他个人对韩寒成名及“韩寒现象”的看法,而另一位嘉宾陈永明教授则主要从张扬个性的角度对韩寒表示了理解。

在这次节目中,不仅两位嘉宾作了发言,台下的观众也频频亮相,使此次节目“热闹”异常。第一位发言的观众是一位约30岁的扎了两条麻花辫子的女士,开口就表明自己对韩寒毫无兴趣,只是关注社会、家庭、教育体制等问题。其第二次发言一开始就“自信”地判断“我想所谓三重门就是初中高中大学这三重门如果你不经过这三重门可能你永远是个毛毛虫或者是死掉或者是变成飞蛾”(显然其根本没有看过可能也“不屑”看《三重门》原书),然后接下来就突然对韩寒本人下了结论――我觉得韩寒现在是这样的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笔者认为,即使你对任何一个人有着多么不好的看法但是最起码不应该出现人身攻击,而上面这句话是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都不可能说出的话。此后该观众又再次武断地断定韩寒阅历浅生活积淀不如王朔深厚因为他年龄小,当遭到韩寒本人的反驳后,她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怪异的问题:(韩寒)你上网聊天吗?当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又接着问:那你是在聊天室里聊呢还是用ICQ?韩寒回答说在聊天室里聊。该女士极为得意地说道:那么我告诉你,你还没有长大,你如果长大的话,就应该像成人一样用ICQ聊天。说完,她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此时韩寒没有再说什么。然而,尽管这位观众在此次“对话”中似乎气势上占了上风,但是30岁的她无论从收入、知名度都无法和18岁的韩寒相比,尽管她上网聊天用的是ICQ。后来,在两位嘉宾在长篇大论的谈话时,该女士又对坐在一旁的韩寒发难,称其为“烤鸡”。纵观整个节目,我们几乎看不出来该女士的发言与其一开始所宣称的社会、家庭、教育体制等问题有什么关系。

在这次节目中,“问题观众”还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位,还有一些观众提出的问题的幼稚的程度也让人非常吃惊,例如有一位自称是司法学院的观众认为韩寒所说的“自主地出入一所高校”,是对这所高校的老师和校长非常过分的不尊重。令笔者疑惑的是,像北大清华等高校在不影响学校秩序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入内参观的,进出大学校园,又怎么是对大学校长和老师很过分的不尊重呢?

在节目进行过半时,主持人似乎仍然没有对“对话”的结果满意,这时便使出了其早已准备好的杀手锏――黄思路。黄思路何许人也?呵,来头也不小,且听主持人介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福州市学联副主席,三岁开始学钢琴小学六年级就达到了十级水平,此时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不久……这样一位嘉宾出场的用意恐怕再明显不过了,韩寒曾经说过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节目很可能是要借用这位嘉宾来反驳韩寒。此时的韩寒对其“全面发展”的认识作了重新阐述。那就是,应该追求全面发展,但是现在他所说的全面发展,不是各学科之间的整体优秀,而是指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均衡发展。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显然,他自己属于全面发展,而对方不是。

一位嘉宾在谈论他们二人时,也提到了自己的孩子,说自己在国外生活的时候,女儿学了六年的钢琴。他的女儿本身也非常喜欢钢琴,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希望随着我的琴声走遍世界!”然而回国后,面对繁重的功课压力,不得不彻底放弃了弹钢琴。还有下面的一位观众,提到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十分喜欢昆虫,在中学时期达到了非常热爱的程度,这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成绩,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强制儿子放弃了爱好去学习其他课程。上面这两个事例显然是二位受到启发后即兴的发言,但是即使如此,二位还是对韩寒表示了遗憾和惋惜。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具有剥夺、强暴的特点。

两位“专家”自始至终都在发言,其发言常常具有极强的学术性、专业性特点,笔者曾试图对他们的主要观点予以总结,然而试了很多次均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几乎每两三分钟就会有一个观点,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他们的态度。

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似乎想检验一下这次谈话的效果,就问韩寒有什么感想,韩寒只能无奈地说没有。这次“对话”最终就在这样一个乱哄哄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