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友知其人(1)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看看他身边围绕的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通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是因为志趣相投,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一个相同的事业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创业进步的伟大目标;而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吃喝玩乐而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的只是在一起赌博、胡闹的随意性;而最可憎的应该是那些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走在一起的,他们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所以,根据不同人所交结的朋友不同,我们就可以来认识所考察的人是贤才,还是不肖的坏人。这样,我们就能对他人保持警惕,避免被他人所利用而掉进他人所设的局里面。

贤士是永远和贤士趣味相投而在一起的。俗话说,鱼爱鱼,虾爱虾,乌龟爱的是王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集团,是怎样在“物以类聚”这一规律下聚在一起的。“观其友而知其人”的智慧,用来看北洋军阀,是最合适不过的。

北洋军阀这些人,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我们先来看看袁世凯,他是一个唯利是从、唯利是图的人,说他是两面派,未免冤枉了他,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多面派。在晚清复杂的政治格局中,他八面玲珑,不管风向哪面吹,他都会顺风而动。

1885年,袁世凯经李鸿章保荐,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请调回国。在北京,袁世凯利用他叔祖袁甲三和其他的社会关系,广交权贵,很快就博得官宦们的宠心。他们认为袁是少有的“知兵文臣”,进而要求皇上越级提拔他。

同时,袁还极力谄媚巴结慈禧太后的亲信、握有兵权的荣禄,他把翻译的兵书呈递荣禄请求指教,并百般地向荣表白其倾慕之心。

于是,袁世凯很快就在荣的心目中有了位置,荣称其为“特殊人才”,欲大力提携。从此,袁世凯打通了步入最高统治阶层的道路。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军的实力也大大减弱。清王朝感到现有的军队很难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便想再建立一支新型的军队。

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肩负着皇帝给他的练兵重任,到达距天津东南70里的小站,用日本陆军的制度和训练方法督办新建陆军。袁世凯也正是靠着这支力量最后得以“窃国”。

康有为“公车上书”在朝野内外引发了一场地震,不仅是清朝的守旧势力感到震惊,更让那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由于光绪帝锐意兴治、奋发图强,袁世凯觉得康有为提出的变法主张很可能会符合光绪帝的心意,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袁世凯便有意接近康有为,还把康有为称为“大哥”,显得异常亲切。他还常向康有为吹嘘自己在朝鲜时,与日本人如何如何打过仗,以及主张对日强硬等“英雄壮举”,袁世凯很快便取得了康有为的信任。

同时,袁世凯又时常登门拜访了几乎所有的老臣,向顽固派表白自己反对“维新”的心迹。而此时,清朝的顽固派每天都到颐和园,哭诉光绪和维新派的“罪状”,纷纷要求慈禧重新执政。

终于到了戊戌变法面临失败的时候,光绪帝深感处境孤危,朝不保夕。于是下了道密诏给康有为、谭嗣同等,要求他们“妥速密筹,设法相救”。9月18日晚,康有为集合了维新派“经画救上之策”,决定由谭嗣同携带密诏“说袁勤王”,“杀荣禄、除旧党”。深夜,谭嗣同来到法华寺袁的寓所。

当谭说明来意后,袁一再表白“青天在上,不敢辜负天恩”,“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但能有益于君国,必当死生以之”。谭见如此,便把“诛旧党”、“杀荣禄”的方案和盘托出。

谭嗣同走后,袁世凯权衡两派实力,马上作出决定,于20日上午乘火车去天津荣禄处,彻底出卖了维新派,同时建议“欲破奸谋,卫慈圣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