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城年老的人,曾经见过几次引起万人空巷的伟人出殡,成群结队的人们跟在那大人物的遗骸后面,送到美丽的山穴墓地。现在,“珍妮佳茜蒂夏令营”还存在着,成为小珍妮的永世纪念碑。那是一个极有理由自暴自弃而不甘自暴自弃的女子的纪念碑啊!
珍妮虽是一个残废者,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地,她不愿错过服务社会的机会,难怪她能成就这么伟大的事业!
希望听了这个小故事的人,能重新点燃起新生的火种。别人能做的事,你也一定能做到!不论在任何境遇之中,你都必须牢记要珍重自己,不要自暴自弃!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大多数的人,想要别人赞同他的意见,总是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尤其是那些商店里的售货员,一味对着顾客夸自己的商品如何价廉物美,使顾客没有插一句话的余地。其实,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因为顾客上门来买东西,早有选择和求疵的心理因素,往往他对这货物越挑剔,就越想购买这货物。他批评货物时,你不必和他争辩,不妨随声附和。顾客选定以后,自会掏钱买的。要是你和他争辩,这无异说顾客没有眼光不识好货,顾客受到这样的侮辱,自然会愤而到别家去买了。这样不就损失了一笔生意吗?要切记在生意场上,“不必多言,多言必败”。要学会该沉默时就沉默,沉默有时也是优质服务,也是商机,沉默往往比滔滔不绝的言谈更重要。因此,与其自己唠唠叨叨说了一通废话,还不如尽量让顾客多说话,而自己在旁边表示诚心接受,结果反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曾经有个小国派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很高兴。可是这个小国同时还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金匠进行检查,称重量,看做工,可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最后,有一位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沉默是金,语言是银。”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待别人说完,就想插嘴进去。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这样做,也决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来迁就你的意见。别人正有一大堆的话急于说出来时,你想插一嘴,但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听完,并且鼓励他把意见完全表述出来。
有一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明白,应用这一方法究竟合算不合算。
美国某大汽车公司,采购车座上的绒垫,当时有三家商店分别派职员前去推销。其中两家商店所派的职员都十分能言善辩;只有另外一家商店的职员,正好因为患病,讲不出话来。他到了汽车公司,沙哑着喉咙,很勉强地说:“我实在说不出声来,我们店中的商品,我只能写给你们看。”那家汽车公司的主任,一见他这种情形,便对他说:“你不必讲话了,你把商品拿出来,我们可以做出比较的!”于是他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结果,其他两家商店所派的善于辞令的职员,都空着手回去了,他却做成了这笔买卖。全部定货价格的总数,竟达一百六十万元之多。这批庞大的生意,简直是他毕生所梦想不到的。这个特殊的例子,固然不能与一般的事例相提并论,但是根据这个事实,可知不开口的效果,反而会胜过多说话。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吧。
以前美国乡间,有许多地方不愿使用电器。有一家电器公司想拓展农村业务,就派一位代表到乡下去考察,以便借机推销。那位代表到了乡下后,先去询问当地经销处的经理。经理说:“乡下农民之所以不愿使用电器,原因无非是他们生性俭朴,甚至可以说是一毛不拔,不愿花钱购买那种昂贵的电器,同时他们对于我们公司的产品,也很不满意。我试过了,一点希望也没有。”这位代表听后,觉得在此情形下,推销电器,的确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但他对如何迎合别人很有心得,于是决定亲自去尝试一下。
有一天,他敲了敲一家农户的门,门打开一条缝,一位农妇探出头来。那妇女一见他是推销电器的人,便露出十分厌恶的神情,并把门紧紧关上。他又敲了敲门,那位农妇不得已就打开了一条缝,把她对他们公司的不满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他一看情形不对,就心生一计,装着很客气的样子,对那位妇女说:“对不起,我打扰了你。我不是推销电器的,我只是想买你家的一些鸡蛋。”妇女听他这么说,就半信半疑地把门开了一半。他就接着说:“我看你们养的多明尼克鸡又肥又大,我想生出来的蛋一定很好吃。”“你怎么知道我家的鸡是多明尼克鸡?”那位农妇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同时就把门又打开了一些。“我自己也养鸡,但是不如你们家养得好。”那妇女一听心花怒放起来,打开大门问他说:“那你为什么要买我们家的鸡蛋呢?”他更装出内行的样子说:“白鸡生白蛋,黄鸡生黄蛋,做蛋糕是用黄蛋做的好吃。我妻子很喜欢吃蛋糕,自己又没有黄蛋,因此特地来向你买。”妇女听得津津有味,便热情迎接他进去。
他看见牛栏里养着几只奶牛,便又称赞道:“我想你养的鸡下这么好的蛋,一定比你丈夫卖牛奶挣的钱多吧。”这时,那位妇女已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很热情地告诉他许多养鸡的方法,并领他去参观她的鸡棚。他们交谈了很长时间,那位农妇越说越起劲。临走时那位妇女忽然自动告诉他:“我们的邻居也养鸡,但他们的生意比我们的好,听说他们家鸡棚中装了电灯,这大概和他们的生意好有关。现在我们也想装,你看怎么样?”他知道时机已经是十二分成熟,便竭力劝说她家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