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知识(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哪部典籍?

A.《大学》   B.《周易》   C.《中庸》   D.《尚书》

2.《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一篇,它要求人们凡事不要走极端,要把握住中间点,掌握住平衡关系。《中庸》作者是下列哪位人物?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子思

3.《礼记》一书因为编订者的不同,又分为了两种,它们是(多选):

A.《大戴礼记》 B.《先秦礼记》 C.《秦后礼记》 D.《小戴礼记》

4.《老子》一书中有大量的民本思想,下面哪句论述不是出自《老子》?

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B.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C.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E.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5.《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这本书还有其他的名字,请把它们选出来(多选):

A.《礼》   B.《礼经》   C.《士礼》   D.《周礼》

6.《周礼》是儒学十三经之一,可在王莽执政之前,它的名字并不是“周礼”,而是:

A.《周官》   B.《周易》   C.《礼仪》   D.《礼记》

7.我们常常说的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和道德实践原则。要求人们遵循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处世原则,以诚意正心为本。《中庸》是古代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出自下面哪部典籍呢?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荀子》

8.老子的政治观包括:

A.无为    B.法治    C.德治    D.善为下

9.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讲究天时、地利的同时,强调人事,注重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种思想的确切表述。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10.“体用”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体指有形的身体、物体、实体,后来又指抽象的整体和本体;用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功用和性能。在我国,是哪位人物最先提出体用关系的?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11.《礼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还包括了《四书》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多选):

A.《大学》  B.《尔雅》  C.《增广贤文》  D.《中庸》

12.中国古代有关宇宙万物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哲学范畴,具体指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相生相克之说,在下列的表述之中,哪一种表述是错误的?

A.火生土,水克火      B.土生金,金克木

C.水生木,水克土      D.金生水,火克金

13.仁”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最高原则,是其核心和灵魂,主要内容包括(多选):

A.人道与理性不可分     B.人与人要相互尊敬

C.要相互爱与信       D.要相信鬼神

14.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中记载六类形式的文献,它们分别是(多选):

A.典、谟   B.训、诰   C.誓、命   D.传、注

15.下列关于《公羊传》的表述,哪一句是不正确的?

A.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

B.《公羊传》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C.《公羊传》是公羊子的个人传记

D.《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

16.《尔雅》是儒学经典之一,它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A.“尔”是“你”的意思;“雅”是文雅之意

B.“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

C.“尔”是“你”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

D.“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文雅之意

17.被后世传诵的“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哪一篇?

A.《养生主》  B.《逍遥游》  C.《齐物论》  D.《秋水》

18,老子的价值观由下列哪三部分组成(多选)?

A.无    B.礼    C.仁    D.道    E.德

19.《愚公移山》出自于下列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列子》  C.《庄子》  D.《淮南子》

20.《吕氏春秋》由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而成,又名《吕览》,它属于哪种类型的典籍?

A.历史类   B.文学类   C.哲学类   D.杂家

21.古人非常重视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在古代典籍之中,包含很多这样的家训,其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哪部典籍?

A.《朱子家训》  B.《颜氏家训》  C.《蔡氏家训》  D.《曾氏家训》

22.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了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这个学官的名字是什么?

A.谒者   B.训导   C.教谕   D.五经博士

23.在联合国大厅内,悬挂着这样一条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名言被人们看做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最高准则,提出这条名言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家,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4.《易经》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三个圣人完成。这三个圣人分别是(多选):

A.伏羲    B.老子    C.文王    D.孔子

25.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近者悦,远者来

C.天下大同

D.四海之内皆兄弟

26.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他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他是:

A.孙膑    B.韩非    C.吕不韦    D.王绾

27.古代的先人充满了智慧,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和许多知识典籍,其中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是哪本书呢?

A.《论语》   B.《道德经》   C.《易经》   D.《老子》

28.关于对“道”的哲学探索,主要有两本书对此作了深刻的描述,这两本书分别是(多选):

A.《道德经》  B.《易经》  C.《南华经》  D.《论语》

29.“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下列哪三种的说法不属于这“三义”之中呢?

A.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B.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C.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D.容易。易经很容易掌握,用来预测事情。所以,古代从事卜筮的术士很多

30.《周易》包括经和传,经是指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传》一共七种十篇。下面哪篇不属于易经的传:

A.《彖》上下篇、《象》上下篇   B.《文言》、《系辞》上下篇、

C.《说挂》、《杂挂》         D.《序挂》

E.《戴记》

31.老子曾经说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这三宝分别是什么?(多选)

A.慈   B.仁   C.俭   D.礼   E.不敢为天下先

32.下面关于《庄子》一书的论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庄子》是庄子个人所著

B.《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C.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D.《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33.后世注释《公羊传》的书籍主要有(多选):

A.《春秋公羊传》      B.《春秋公羊解诂》

C.《公羊传疏》       D.《公羊义疏》

34.关于《榖梁传》,后世也出现了许多注本,下面哪一本不是《榖梁传》的注本?

A.《春秋榖梁传集解》    B.《春秋榖梁传疏》

C.《谷梁补注》       D.《春秋谷梁》

35.《四书》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一位大儒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这位大儒是:

A.孟子    B.荀子    C.朱熹    D.董仲舒

36.他是宋国人,与齐宣王同时,孟轲、庄周都很尊敬他,呼之曰“先生”,他的思想接近墨家,亦主“崇俭”、“非斗”,他是看见当时名、法两家,严刻少思,收效不多,所以他鼓吹“见侮不辱”、“情欲寡浅”的人格救国。所谓“崇俭”、“非斗”,都是从他这种主张衍发出来的。他是:

A.宋钘    B.杨朱    C.管子    D.曾子

37.尹文,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具有调和色彩,提倡宽容即所谓“恕道”,教导人们勿要争斗,主张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够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为此发火暴怒。思想特征以名家为主,综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著有《尹文子》一书。以下不属于他的思想或论点的是:

A.大道容众,大德容下

B.无为而治

C.见侮不辱即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自己达到温饱就够了

D.白马非马

38.他是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他曾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他的著作被称为:

A.《荀子》   B.《论语》   C.《孟子》   D.《列子》

39.他是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日得百钱足自养,即闭门读《老子》。精老庄之学,终身不仕,著书十万余言,著有《老子注》和《道德真经指归》。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扬雄,年轻时曾拜他为师,非常钦佩他的德行。他是:

A.管子    B.杨朱    C.严君平    D.宋钘

40.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他是: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荀子

4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名言是以下哪位哲学家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