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又叫过年,过年的“年”是什么意思呢?
A.一个特殊的日子 B.一只怪兽 C.一种食物 D.一种活动
2.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门神,门神的作用是什么?
A.驱鬼怪,保平安 B.表达愿望 C.象征吉祥 D.人物崇拜
3.元宵节是哪一天?
A.正月初一 B.正月初五 C.正月初十 D.正月十五
4.每逢元宵节,全国家家户户都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晶莹剔透的冰灯。到了晚上,全家还要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元宵是什么主料做成的?
A.玉米面 B.小麦面 C.黍子面 D.糯米面
5.民间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也有的说是太阳的生日,在这一天祭拜的神仙是哪一位?
A.二郎神 B.太阴星君 C.太阳星君 D.太白金星
6.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就要数“清明节”了,时间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它流行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什么?
A.辞旧迎新 B.家人团聚
C.祭祖扫墓、插柳踏青 D.看花灯,放烟花
7.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下面哪一种食物是人们在这个节日吃的?
A.饺子 B.汤圆 C.粽子 D.馓子
8.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一位古人而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
A.赵公明 B.钟馗 C.魏征 D.屈原
9.相传,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会在鹊桥上跟织女相会,这座鹊桥是由无数只鸟搭成的,这种鸟是哪种鸟?
A.大雁 B.燕子 C.喜鹊 D.麻雀
10.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是个什么性质的节日?
A.家人团聚 B.辞旧迎新 C.祭奠祖先 D.情侣约会
11.我国把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叫除夕,在除夕,人们看花灯、吃饺子、放鞭炮、舞龙、舞狮……那么除夕的“夕”指的是什么时候?
A.清晨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12.民间风俗,过了年,人们要接财神以保佑在新的一年财源兴旺,接财神是在哪一天?
A.正月初一 B.正月初五 C.正月初十 D.二月初二
13.在我国传统婚礼风俗中,在结婚前的几天,要把洞房的床安好,并且铺上被褥,在被褥下面撒上一些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喜果,撒喜果是什么用意?
A.保平安 B.驱鬼怪 C.早生贵子 D.给闹洞房的人吃
1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5.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在我国古代是哪家的礼节?
A.道家 B.儒家 C.佛家 D.墨家
16.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口味大有不同,酸、甜、辣、咸各有所好。不同地域的人爱好的口味具体说来是:
A.南咸北甜东酸西辣 B.南辣北酸东甜西咸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D.南酸北辣东咸西甜
17.我国西北、华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住房样式是什么?
A.四合院 B.围楼 C.窑洞 D.“一颗印”
18.广泛流行于陕西的北部和宁夏、甘肃东部的一种民歌是:
A.花儿 B.小调 C.号子 D.信天游
19.蒙古族的主食是?
A.米、面 B.荞子、玉米、洋芋
C.牛、羊肉和奶酪品 D.小米、玉米
20.馕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面食?
A.蒙古 B.回 C.维吾尔 D.藏
答 案
1.B
知识点: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会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火、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用鞭炮轰,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得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火,……这就是年了。
2.A
知识点: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3.D
知识点:每年中国农历(中国旧时计算时期的方法)正月十五都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它的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
4.D
知识点: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5.C
知识点: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有确切记载的在唐代确立的节日,后来不复存在。但民间仍以二月朔为节,那就是太阳的生日。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星君诞辰,太阳星君即太阳神,与月亮神太阴星君相对,亦称炎火帝君。人们出于对太阳神的崇拜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祭祀太阳星君。这种习俗源于上古,当时曾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国家典礼。祭祀太阳星君一般用太阳糕,也叫“太阳鸡糕”,因为俗传太阳中有雄鸡(或说乌鸦)。清代祭太阳习俗特别盛行,太阳糕也成为一种节物。
6.C
知识点:清明节的主要风俗是祭祖扫墓、插柳踏青,以此来寄托中华儿女对祖辈们的怀念之情。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在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两句诗反映出了清明时节的真实画面。
7.D
知识点: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8.D
知识点:端午节是中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最著名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9.C
知识点:相传,织女被王母带走后,牛郎披上牛皮追赶,眼看要追上了,王母拔下头钗,在天空划出一条银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但是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10.A
知识点: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家人要在这个节日里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一边说着团聚的话,因而这个节日又叫“团圆节”。
11.D
知识点:除夕中的“除”本意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的本义是“日暮”,即夜晚的意思,因此,“除夕”便含有新旧更替,旧的一年到今天晚上为止,新的一年明天就要开始之意。
12.B
知识点: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13.C
知识点: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床上撒各种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双全),人们希望这样的人能够给新人带来好运。
14.A
知识点: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
15.B
知识点: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16.C
知识点: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人口味偏咸,重油、重色;重庆、四川的人喜欢麻辣、油重味浓的食品,爱吃火锅,多以牛肉、猪肉为主;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们以口味咸、辣为主;山西、内蒙古一带的人口味是咸中带酸,除了加醋之外,还爱吃香油之类的香料;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人,口味清淡,喜吃甜食,主食大米;湖南、湖北一带的人,口味偏爱香辣、苦味。
17.C
知识点: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18.D
知识点: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也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19.C
知识点:蒙古族传统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但家庭三餐的常用主食各异,大致分为茶食、奶食、肉食、粮食。
20.C
知识点:馕,是新疆维吾尔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