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在官府”指的是官方将学术和教育一并把持,官府有学而民间无学,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夏代 B.东周 C.商代 D.西周
2.孔子认为,不论身份,也不管贫富贵贱,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个教育观点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A.因材施教 B.教学相长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有教无类
3.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并创造了很多独特的教育方法。下列哪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A.有教无类 B.循循善诱
C.举一反三 D.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人心”
4.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他一直都将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他所倡导的道德的最高准则是:
A.礼 B.孝 C.仁 D.忠
5.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要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涌现出很多私塾,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是由谁创办的?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墨子
6.最早将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以下哪个学派?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7.春秋末及战国时期和儒家私学并称为“显学”的另一个学派是: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杂家学派
8.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其职位相当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
A.助教 B.教授 C.行政管理人员 D.大学校长
9.秦朝否定了私人教育的作用,并且实行了“禁私学令”,这项法案最先是由谁提出的?
A.嬴政 B.赵高 C.李斯 D.吕不韦
10.“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这段话出现在李密的《陈情表》中,其中的“孝廉”指的是:
A.孝顺 B.廉洁 C.有才干 D.考试科目
11.书院是出现于唐宋到明清时期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讲授知识或研究学问的场所,其中有四个书院最为著名,被人们合称为“四大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其中被公认为是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位于今天的:
A.湖南省长沙市 B.江西省九江市
C.湖南省衡阳市 D.河南省登封市
12.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A.“性三品”思想 B.师道思想 C.人才思想 D.教学思想
13.书院起源于哪个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4.一般来说,书院有三大功能,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功能?
A.藏书 B.布道 C.祭祀 D.讲学
15.宋朝时秉公去私宣告后世子孙贪赃者不得回本家,死后不得入祖坟的是哪一位?
A.岳飞 B.文天祥 C.包拯 D.陆游
16.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从类别上属于:
A.私塾 B.中央官学 C.贵族学校 D.专科学校
17.元代是书院的鼎盛时期,历来就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之说。其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元朝政府对书院采取奖励政策。
B.很多退居山林至人都开办了自由讲学的书院。
C.元朝政府对书院非常重视,采用给书院管理者分官的办法将私塾纳入官办范畴。
D.官学落败。
18.下列学校中,哪种不是清代官学中所独有的?
A.俄罗斯馆 B.觉罗学 C.八旗官学 D.国子学
19.以下机构属于明清时期启蒙教育的有:
A.私塾 B.小学 C.官学 D.书院
答 案
1.D
知识点:“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D
知识点: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相长指的是教和学两方面能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彼此作用共同提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的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D
知识点:答案是孟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以前实施的是“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因此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循循善诱”的思想。
举一反三的典故是: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4.C
知识点: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教育的思想、理论、方法的精心探索。“仁”是孔子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在《论语》一书中,有58章谈到“仁”,提到“仁”字共109次,并且全书其他许多语意和思想都与“仁”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说,“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他许多主张的出发点。
5.A
知识点: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要出现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6.C
知识点:墨家后期的思想趋于实用,包含了很多自然科学内容,因此,最先在教育中引入自然科学的就是墨家。
7.C
知识点:先秦时期以孔子和墨子为代表的儒墨两家是著名而有极大影响的学派。《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这两个学派在如何对待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墨家主张“兼以易别”,即以平等的无差别的兼爱去取代儒家所倡导的区分亲疏厚薄的亲亲之爱。孟子批评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认为如果按照墨家的主张去做,势必从根本上否定父子关系。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糜费财务、厚葬久丧、繁饰礼乐的习俗。荀子批评说:“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认为墨子只看到功利的一面而不懂得文化的作用,只片面强调社会的均等齐一而抹杀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儒墨两家是先秦最早形成的两个学派,他们的争论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影响极为深远。汉武帝以后,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墨家作为一个学派逐渐消失无闻。
8.D
知识点: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行政长官,国学和太学是封建社会教育行政机构中的最高学府,其管理者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
9.C
知识点:秦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私人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速亡的原因之一。
10.D
知识点: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因而“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其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11.B
知识点: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
12.B
知识点:韩愈注重师道,曾写了一篇名为《师说》的文章来专门论述这方面的内容。
13.A
知识点: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14.B
知识点:书院三大功能是讲学、藏书、祭祀。书院有分科制度、分斋教学制度、课程规定、考课制度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书院藏书来源于皇帝赐书、私人捐赠、书院购置、书院自己刊刻书籍,藏收特色为主要与教学和学术研究有关,并制定一整套收藏、借阅制度;书院定期祭祀先圣孔子、与本书院有关的先儒贤以及主宰功名的文昌帝和奎星等。
15.C
知识点: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37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有14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16.B
知识点: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也属于中央官学的范围之内。
17.D
知识点:元代是书院建设的繁荣时期,共有书院227所,历来就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之说。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元朝政府对书院采取奖励政策;二是书院作为一种私学组织,仍然依赖于民间力量。元统一后很多儒家不愿到朝廷任官职而退居山林,建立书院,自由讲学,使私办书院增多。为了达到控制书院的目的,元朝政府采取委派山长或给山长授予官衔的方式,以掌握书院的领导权。书院的教授、学正、直学等职务的任命、提升也都由政府批准朝廷不仅控制书院教师,也控制书院的学生。凡在书院肄业的学生,需经地方官吏荐举,经监察机关考核。元代上述政策,不仅使得大量官办书院成为官学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亦使得大量私办书院朝着官学化方向转化。
18.D
知识点:国子学在西晋之时就已经出现,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其他三项只在清朝出现过。
19.A
知识点:明清有三类启蒙教育:私塾、义学、专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