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园内举办的端午诗会,时间大概是1979年6月,参加者大致是已?-联系上的民革上层人士及能写诗的知识分子。记得王昆仑是坐着轮椅上去的,邵力子夫人傅学文也去了。大家诗兴很好,作了很多首诗,后来似乎还印了诗集。郑礼的文章还提到了这次端午诗会。
苏峰:这些活动真可谓群星璀璨、群贤毕至呀。
帮助中共落实各项政策
苏峰:1978、1979年,全国各地都在落实政策,民革都有哪些具体安排?
张廉云:从197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摘除“右派”帽子,到1979年中央下达6号文件这段时间内,民革市委会组成的临时领导小组?-助有关部门落实统战政策,设立了专门落实政策办公室。
我们非常重视落实政策,将楼外的三间平房作为来信来访接待室,专门请来了郭玉相、刘恒敏两位同志到民革市委来做接待工作。这两位同志都是民革成员,并不是工作人员,他们非常认真负责,做接待工作都是义务的。
那时去的人非常多,两位同志热心接待,一一登记。我举一个例子,任凤仪跟我说的,她去民革登记,郭玉相?-来是侯老的部下,一见面,郭玉相就对她说:“我认识你爷爷任泮兰,侯老也认识。”你想,这么多年来,这话得多温暖人!这两位老同志不仅给她爷爷落实了起义人员政策,又给她找房管局的人落实房子。这只是一个例子,我知道的很多人都说,到了民革,就像到了家一样。当时挂的牌子就是“成员之家”。我们?-助中共落实政策,?-历了很多人和事,挺动人的。
张桂英:两位同志无偿奉献、兢兢业业,感动了很多民革成员。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到1984年12月,约计接待民革党员及社联人士3000人次,接待重要人士来访737人次,处理来信800余件,?-助政府有关部门办理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和落实台属政策的信件251件,有134名民革成员领到了由政府部门颁发的起义证。这些数字是认真核实过的,在1999年民革成立50周年时,我们做过一次全面的史料征集。
朱映陆:我强调一点。郭玉相、刘恒敏既不是民革的工作人员,也不是民革的领导干部,就是两个热心的同志、成员。我们在楼里面办公,他们在楼外面的平房办公,来访的人多时,还要排队。他们中午还得回家吃饭,然后再来。就像上班一样,就是不管饭、不给钱。
“右派”改正和落实私房、查?-物资
苏峰:1978年,很多“右派”摘帽,民革这边的情况怎么样?
颜景芬:民革落实政策首先就是对“右派”的平反。根据民革中央的具体要求,我们进行了对“右派”问题的改正,民革市委干部5人、委员6人、社会成员13人被错划的“右派”得到改正,处理历史遗留问题380件。
除去调往外地或者核实已?-故去的民革党员,我记得当时是落实了70多个。因为民革的特点是集中了国民党的高级军政要人,还有一些文化名人,所以“右派”一般都是“大右派”,譬如,国民党?-立委谭惕吾,《新民晚报》的陈明德,周颖[16] ,?-北平市长刘瑶璋,政治活动家甘祠?-,等等。这些人的平反,影响很大。
当时开这个落实“右派”政策的会是在西苑饭店,这些人都在会上痛哭流涕,陈明德和周颖先哭,大家都哭了起来,连一向以言辞犀利著称的刘瑶璋都哭了。我们有一位工作人员看了,也感慨万分,说:这些人受了很多委屈,“右派”的落实政策让他们非常感动。他们对党的感谢,可以从他们后来的行动中很好地体现。他们把这种感谢之情,转化为行动,通过更好地做党的诤友,为祖国统一、为四化服务,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苏:落实政策第一项是“右派”改正,还有呢?
颜景芬:第二个是落实私房政策。当时管这个工作的是北京市房管局的副局长王月,统战部是包式曾,民革这边有几个工作人员。通过我们的工作,最后落实了私房政策109件,使大部分成员在“文革”期间的房产、财产问题得到解决。
私房政策大部分是落实得好的,譬如,侯镜如侯老?-在大拐棒胡同的房子落实了,还修缮了;覃异之覃公在广西的房子落实得也不错;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明夫妇[17] 在东四的房子也落实得比较好,因为解放前是平房,还给装了暖气;冯玉祥的女儿冯弗伐在府右街的房子也落实了,这些都是代表性的。当然也有落实得不尽如人意的,陈久敬的房子在东四礼士胡同,有15亩地,里面住了100多户,大部分人都是公安局、派出所的,这个没法退了,后来通过民革中央?-助,在团结湖给了她两套房子,一个三居,一个四居,还给了两万块钱。她还曾开玩笑说:“哎呀,我那15亩地到现在得值多少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