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夫 亲历“天安门事件”平反与筹建职教、…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培养和扶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获得同等待遇。”

既然中央有这方面的精神,可以尝试一下嘛。我觉得赖汉学的主意很好,但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怎么办?1981年春,在中山公园,我召开了一次会议,找了一些教授来参加,先听听他们的意见。记得这次会上有一位同志反对最激烈,也就他一个人反对。他说:“上初中、高中有自学的,哪有大学是自学成才的呢?”但是教授们都支持。我们请的教授,都是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的校长,他们一听,说这个主意好,特别支持。他们办法多,如何开课、考试,就由他们负责。这几个校长就成了自考委员会的委员。于是,就搞试点。我当时特别声明,就因为是自考,我们一定要更加严格要求。几位校长也同意我这个观点。

这件事开始看得并不是很深很远。说实在话,自学考试刚一开始就是想着怎么能够解决“文革”期间被耽误了的这一大批青年人,让他们能有学习的机会。

很快,当时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考核制度”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办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此,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开始登上了“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历史舞台!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党和政府从一开始就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

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讨论教育工作时指出,为了促使青年人自学上进,应该拟定一个办法,规定凡是自学有成绩,?-过考试合格者,要发给证书,照样使用。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报告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要求各省、区、市遵照执行。并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和辽宁四省市先行试点,摸索?-验。

苏:北京又开了一个好头。

白:陆续全国都举行自考了。这一下就解决了大问题。办了不到两年,就获得了社会舆论的大力支持,一些认识我的家长打来电话,说我给他们办了件大好事。你想,开始孩子没学上,也找不到工作,通过自学的途径考上了大学,怎么不高兴?自学考试就这么办起来了。这得力于一批教授的支持,像搞英语教育的许国璋,他就曾是自考委员会的委员。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创。现在每年都有十几万人参加。一些残疾人不能到考场,就派人送卷子到家里。监狱里的服刑人员也有参加考试的。

我作为当时北京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主任,主要是做了两件事,一是宏观上的决策,二就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要保证质量。

20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选拔了大批专门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报考人数从1981年首次在北京市开考的2686人,到1985年上半年全国报考人数突破100万人,1995年上半年又突破300万人,1998年下半年突破600万人;即使在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2000年上半年,报考人数仍在增长,达到689万人。20年来,累计有1亿多人次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0年上半年,在籍考生达到1700万人,为国家?-济建设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290万人。

周总理给我留下的环保印象

苏:我看了一些资料,发现当时您很关心科技工作。

白:我在中科院工作过,所以关心。因为周总理,我还有环保情结,支持新能源。1972年,国家派了两个代表团(即科学家代表团和医学代表团)访问欧美,我担任科技代表团的副团长,团长是贝时璋先生,成员有钱学?-、张文裕(张是杨振宁的老师)、钱人元等,我们访问了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

代表团在出发前,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两个团进行访前动员,印象最深的是周总理特意嘱咐我们了解一下西方的环保工作,这一点我印象深刻,因为当时一般的中国人还完全不知道环保是什么。

“四人帮”对我们限制很多,我记得美国人邀请我们参观阿波罗17号的登月火箭发射,机会难得,结果?-青不同意,我们就没去成,挺可惜的。[6]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