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夫 亲历“天安门事件”平反与筹建职教、…

等辛辛苦苦终于把职业教育办起来了,结果学生找不到工作。?-因是当时的顶替现象很普遍,老子早早下来,让没有学历的孩子接班干,这在当时是合法的。

苏:是的,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顶替现象。

白:找工作那么难,一般厂子的职工当然想的是先把自己孩子的工作问题解决了。所以,一段时间,职业毕业生的出路成了问题了,以致职业教育几乎快办不下去了。

这个过程中,刘力邦同志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位女同志,很能干,可惜前几年去世了。她?-来在东城区管教育工作,后调到市教育局。刘力邦整天忙活这件事。到沈阳考察了一番,那儿也同样遇到了顶替的问题。历史上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哪个区域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顶替问题就是。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被企业录用了。一试,发觉?-过职业技能训练的学生干得比老职工还好。北京饭店就是发现158中学的学生干得好,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容易啊,一个很普通的中学能得到北京饭店的青睐,确实不易!到现在,158中还是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

普遍存在的顶替现象让我们面临着是否将职业教育下马的难题。我又想了一个招,当时许多中小学都缺乏老师,我们就重点培训小学需要的美术、体育老师,很受欢?-,终于渡过了难关。一些企业也慢慢转变了用人观念,渐渐地越来越多地聘用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就这样,职业教育也慢慢干起来了。这在全国是首创。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职业教育了,但北京地区仍是领先的,因为办得早,?-验也较多。

高教自学考试也是逼出来的

苏: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出于什么想法?

白:说实话,职业教育是逼出来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逼出来的。

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中、初级技能,但无法提供国家所需要的更高素质的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各行各业就急需大批专门人才。“文革”耽误了的成千上万青年有着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急需大批建设人才,按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所具备的规模和条件,远远不能承载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年大部分知青上山下乡时,也就小学、初中毕业,现在回来了,还正年轻,特别想上学。我当时住在红霞公寓,几乎每天晚上9点开始就有人找上门来,吵吵着要上学。

有一批青年特别有耐心,天天等我下班回来,吵得我没法休息。于是逼出一条路,我说:“给你们办一个外语班,你们都好好复习考试,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不能上,等毕业了,都去做中小学外语老师,好不好?”同学们高兴极了,满口应承说“好”。这批人有30多岁了,他们毕业时,我去参加毕业典礼了。结果,没有一个想当老师的,学外语就业面广啊,当老师的待遇相对差一些,再加上“文革”的创伤,大家也不愿意当老师。我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说:“我满心希望你们去当老师,看来我的心是白操了。”

返城的知青那么多,不可能都去办这种班啊。这时候,市委教育部的赖汉学同志说:“能不能办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个想法也不是突发奇想,北京以前有过这方面的探索。

苏:没错,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就酝酿过。

白:对。中央和北京都有这个想法。1959年,教育部曾提出过“根据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业余高等教育必须积极发展”的设想。北京地区早在50年代就酝酿过对自学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家们在探索,我们的决策者们在思考:能不能建立起一种制度,引导青年自学成才,既满足人们对学历的要求,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之后,8月8日他召开了科教界的座谈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应该说在我们国家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这一指示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方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