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夫 亲历“天安门事件”平反与筹建职教、…

亲历市委常委会:平反天安门事件

苏峰(以下简称苏):1978年,您参与了北京市委给“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决策过程,请您谈一谈。

白介夫(以下简称白):我亲历的“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活动,主要是一次市委常委会[1]。大概是1978年8月22日晚上,不太确切地记得了,开会的人记不太清楚,我记得贾庭三参加了,我作为常委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有一个议题,就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最主要谈的不是下面哪个单位平反,而是整个“天安门事件”的平反。那时吴德是书记,贾庭三是副书记,因为舆论界嚷嚷得很厉害了,就是对“天安门事件”的平反,所以在那个会议上,大家都同意平反,希望吴德和中央通气,正式给中央打个电话,就是把“天安门事件”平反,说这话的都七嘴八舌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参加会议的人都觉得应该对“天安门事件”平反,就让吴德出面,马上给中央的华国锋打电话。

会议从晚上7点多一直开到12点多。尽管大家七嘴八舌的,可吴德一言不发,可能他认为这是中央定的,他不好表态,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我当时心里很急。贾庭三那时是副书记,他说:“老吴,你现在就给华主席打电话,表明咱们的态度,尽快平反。”吴德还是不说话,也不去打电话。贾庭三急了,说:“你不打,我去打。”会议室旁边就有个红机子,直接可以打给中央,最后是贾庭三跑出去打的电话。

吴德为什么不打电话?我想,他可能觉得“天安门事件”的定性是中央定的,吴德他本人也参与了。在这以前,大家都叫反革命事件,并不叫“天安门事件”。要他现在向中央讲,他可能不愿意讲了。但是,吴德也没有阻止贾庭三向中央打电话。

我对整个“天安门事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次会,北京市内部对“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准备工作,叶林和张彭参加的比较多。叶林当时是负责工业的北京市副市长,张彭是市?-委主任,他们在底下商量,因为“天安门事件”主要打击对象是工厂的工人,所以工会反应比较强烈,就是?-济口、工业口反应的比较多。怎么解决?在这件事情上叶林和张彭讨论的比较多。这都不是在常委会上,他们是在会前做准备工作。真正常委会讨论的,是郑重其事地向中央表态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我看到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怀念周总理

苏:在开这个会之前,您认识的人里面有没有私下议论过“天安门事件”的定性?

白:那议论就不是一次两次了,底下议论就多了。一开始大家对把“天安门事件”定成“反革命事件”就有不同意见。议论归议论,参加归参加,参加了的人议论,没参加的人也议论,大家都议论。

天安门我去看了看,别人不大敢去,我记得大概是在1976年三四月份,当时已?-说不让去天安门了。我一个人去的,去的时候对别人保密,大家都忌讳“天安门事件”。我下班以后自己一个人去了天安门广场,当时纪念周总理的大字报、标语、文章已?-有很多。我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人,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南口发表演讲,悼念总理,那个时候还没有说“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那时候对“四人帮”的说法不多,敢说“四人帮”的可能是工人,工厂里边,七机部下面的工厂去的多,他们可能因为胆子比较大。但基本上大家都是偷偷摸摸的,比如说我儿子,他先在家里写悼念总理的文章,写完以后自己跑到天安门,找到电线杆,偷偷摸摸地挂上去。一般人都不太敢公开去挂悼念总理的文章、标语和大字报。但还是有某些胆子大的人是公开的。

苏:当时,您作为市委的主要干部,参加这样的活动,您有没有想过中央会追查这个事情,到时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白:我没想那么多,我想,这么多群众去悼念总理,反映了我们对总理的感情。会不会出事的问题,我没有想那么多。

那时候检查、检讨都当饭吃的

苏:1978年5月,中央认为北京市揭批工作不力,将贾庭三从贵州调回北京,任市委第三书记,负责清查和落实干部政策。1980年,贾庭三有一个清查工作的总结报告,报告里谈到当时被清查最多的是工厂的,然后是高校的,其中北大清华的老师比较多,市委里的人比较少。在这个报告里,市里的领导吴德和丁国钰也做过几次检查,第一次是在大会上检查,说检查不深刻,后来到了第二次才通过。您有印象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