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天空(2)

当然,朱熹并不是一个漫画式的糟老头形象,也不是人们所误解的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从唐仲友事件,他能够辞官不做的举动来看,便可以推知他的正直与洒脱,貌似还有些侠肝义胆、为民除害的气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得清澈见底,明白晓畅,实在看不出政治的野心。但或许正是这份耿直,连累了他仕途的波折。

但上天似乎是公平的,他虽然为官建树不大,但为学为文却可当后世表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首漂亮的小诗既勾勒出春日的妖娆、妩媚,也透露出作者开朗、活泼的个性。这份通达、乐观,在朱熹的很多词作中,均有表现。像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便是一例明证: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一江春水,融化了天光云影;万里长空,包容了鸿雁南飞。提着酒壶,呼朋引伴,登高远眺,满眼翠绿的山色,缥缈的烟霏。相逢一笑,忘却尘世烦忧。紫色的茱萸,黄色的菊花,缤纷地插在头上。登高怀古,多少人感叹往事如烟,只有这令人欢愉的风景一如从前。

词作下阕劝勉好友,佳节之际,即便酩酊大醉,但总算没有辜负一片大好时光。生命有限,何苦寻愁觅恨怨东风,夕阳迟暮,只需尽情享受。古往今来,春花秋月,绵延的时空和生命的乐趣相融汇。"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结尾以乐观的精神否定人生的无常。

他登临望远,丝毫不见前人的惆怅,有的只是享受眼前美景的欣喜,赞誉自然的豪放。在朱熹的哲学世界里,天、地、人本来就是一体的。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谓宙。生生不息的宇宙和绵延接续的人生一样,充满勃勃生机。

朱熹是一个奇特的矛盾体。他身上有文人的洒脱,侠客的豪放;然而更多的是道学的禁锢、儒教的束缚,他中规中矩地把自己拘囿在一个框架中。

朱熹曾经给宁宗上课,离实现文化理想和政治抱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可是,当一切近在咫尺,他那道学者的说教方式又把一切推远了。

皇上需要的是讲授修行大法的老师,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的圣者代言人。

当你举起道德的旗帜,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在人与人之间树起了一道无声的城墙。很多人和宁宗一样,喜欢听你讲,却未必愿意永远仰望"师道尊严"。没有人可以充当"神"的角色,虽然所谓的"圣人"看起来离此不远。所以,当朱熹失去了"帝师"这一身份之后,人们必然不会认同他的"德行",所有的道德也便都成了虚伪的道德。

这是朱熹的悲哀,也是所有道学者的不幸。

如今,白鹿书院依旧,《四书集注》犹存,却只有朱熹,已经被历史的评说模糊了本来的面目。

我借一生悟聪明:苏轼

古龙的武侠作品多部被搬上荧屏,其中一部《圆月弯刀》在20世纪90年代上映时,因为有当红小生古天乐出演男一号而风靡一时,其中古天乐饰演的丁鹏一角每每在月圆之夜,神色萧然地吟诵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绝大多数的女粉丝都会为之倾倒。而今十数年过去,这部戏在逐渐被人淡忘之时,这部影视作品中的诗词却依然被人们时常提起。这正是苏轼所作的《江城子》。

苏轼一向都被后人赞誉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在苏轼的作品中,不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蕴含着磅礴大气之感,令人读后荡气回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化造诣颇高,被柏杨盛赞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明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十项全能的人。"却写下了《洗儿诗》这样的诗篇: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众人养子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聪明伶俐,而苏轼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钝蠢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