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散的唯有爱情(1)

爱情是生命的一条曲线:苏轼

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河畔,一片青翠俊秀的山峰连绵在云海间,其中一山名为中岩,名声在外。此山中有一汪清泉,水波清澈见底,而池中的游鱼更是颇具灵性,只要临池拍手,这些鱼儿便如同听到召唤一般纷纷游来令人赞叹。

相传当年北宋进士王方在此地与友人相聚,见到此景时爱不胜收,便命人为这池清泉取名,众人挠头深思时,一少年已经挥毫而就,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大字。笔法遒劲,取义深刻,王方对面前这个少年顿时生出几份赏识。

这个少年便是苏轼。

因为年少才俊,苏轼被王方选为乘龙快婿,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也算得上是一段人间佳话了。

据史料记载,王弗为人"敏而静",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在与苏轼婚后的生活中,王弗总能在一些生活琐事上从旁点拨,对苏轼给予提醒,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诗词赏析,苏轼都能从王弗那里得到不同的惊喜。

苏轼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在与客人交往时常会因无心之失而将人得罪。这时,王弗便凝立屏风之后,将苏轼之过谨记,然后婉言相告,言辞凿凿,令苏轼不得不心悦诚服。

贤妻如宝,苏轼所得的更是宝中至宝。

王弗就如同那"唤鱼池"中的游鱼,在苏轼需要的时候便悄然而至。中国现代文人沈从文在念及妻子张兆和的好时,曾感言到:"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苏轼就像胸怀天下的至尊宝,他所爱上的紫霞仙子正是王弗这种人:明眸皓齿,不可方物,但却沉静内敛,温柔典雅。在那个正当最好的时节,苏轼遇到了他生命中正当最好的人。

可惜,红颜如花,流年似水,人生最难躲开的却是命运的无常。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虽然拥有了绚烂的开始,却没能够走向隽永的结局。王弗的病逝将两个人十一年的幸福终结于此。

但苏轼不知,命运的隐秘正在于它的无可预见,当王弗温润如水的模样似乎还在眼前清晰可见的时候,世事却已"相逢一醉是前缘"了。

生命是一条不断延伸的曲线。在王弗去世的第四年里,苏轼续弦,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也是一个温顺贤良的女子,有着和王弗相似的眉眼。偶尔的恍惚中,苏轼似乎又能看到曾经的幕幕往事。

女人和男人之间的爱情,古今大抵相同,就像一片脆弱的花田,开出一次妩媚的花朵后便会荒芜,然而苏轼却宁愿将荒芜保留,藏在心海。别人不会懂得在他心底那片最深的海里蕴藏了怎样的情感。

王闰之也无法懂得。

但,她不懂,却包容。

王弗祭日的十周年,苏轼梦魂相扰,夜半惊醒。他惶惶四顾,王弗对镜梳妆的样子已经随着梦醒,被四周的黑暗吞掉,伸手一拭,双鬓已被眼泪浸湿,苏轼难掩心中沉痛,下床题词《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化作思念,淌进了苏轼的血液里,就如同金子一样熠熠生辉,无比璀璨。苏轼深情一片的样子被身后的王闰之看在眼里。

是有人说,男人生命最初的那个女子,必定如烟花般绚丽,只是大多注定凋零。

但是,谁能知道,有多少女人在暗夜里哭泣:"如果可以,我情愿选择凋零,那样至少能活进你心里,而不是现在这样,看着你守着过去的碎片,却始终无能为力。"

在那样的夜里,王闰之体会得到苏轼的轻叹,也应该可以感受得到自己泪花落地的声音。

岁月毕竟是一条脉脉流淌的河。苏轼也在其中渐渐觉出了王闰之的好,这个女子简单知足,惜福长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