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投资,千万次的问(3)

“每人都有炒股赚钱的脑力,但不是每人都有这样的度量。如果你动不动就闻风出逃,就不要碰股票。”彼得 林奇的话至今我依然记得清晰,我庆幸自己年轻时早早已经“埋身”于股市,尽管屡战屡败但从没有屈服放弃。终于在迟到的和投资大师林奇的精神邂逅里,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明灯般着作的指引,我相信我现在一定不是干 “资金管理”这一行。

误与悟

投资中,机会和风险无处不在。过错和错过都是让人扼腕的事。

2000年之前A股涨幅巨大,但B股几乎一直未动,同一家上市公司的A、B股存在巨大价差,有好友告诉我,同股同权的应该买便宜的,但我未明就里自然没有留下强烈的印象,也基本上没有重仓参与B股。等到2001年B股对内开放后,这位朋友全仓退出,我发现他两次重仓买到了林奇所说tenbagger(能涨10倍的股票)的B股。错过B股这班车后我开始反思,机会其实一直在眼前,为什么我没有做到?怎样的投资方法才是可复制的?如何才能保住投资战果?原始积累完成后如何才能够在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让资产持续不断地增值?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三十几年让资产稳定地翻了三千多倍的美国富豪沃伦 巴菲特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开始反复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方法,通过认真阅读《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发觉巴菲特也好、林奇也好,他们成功投资的道理都非常简单:买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大的优秀公司股票,只有它们的股价才可能有持续向上的原动力。

2000年年中,中国股市随外围股市一起涨到了一个非理性的高度,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50多倍。投资者很疯狂,互联网泡沫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用市梦率一词来评价传统方法没法评价的高高在上的股票估值,凭借早年积累的直觉经验,我感觉股市与1993年的A股市场和1997年的港股市场的情形十分相似。

于是,我选择了退出A股市场,结果幸运地逃离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全球股灾。现在回头看,我更愿意将这一次“胜利大逃亡”归因于“经验+运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