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纵酒亦纵情(2)

南朝宋的诗人颜延之是个喜欢考证的人,他说阮籍总是写悲情诗,原因在于晋文帝在位时世人多虑祸患。阮籍忧谗惧祸,才躲进竹林深处,独自伤心苦闷。"晋文代"指的正是司马昭当政时期,这是由于他死后被追封为"文帝"的缘故。晋君向来多猜忌,大概是曹魏留下的后遗症,是以当时的名士即便有报国之心,却仍惧怕入朝为官。颜延之对阮籍的这番推测不无道理。很多后人都认为阮籍的咏怀诗大多太过隐晦,有时根本看不懂阮才子究竟要表达什么,可身处于令人惧怕和幻灭的时代,有多少人敢于直言自己的痛和不满呢?

阮籍并不是没有想过完全放下,彻底远离尘嚣,求仙问道。他喜采药炼丹,希望借由仙丹来飞升,却知希望极其渺茫。"采药无旋反,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咏怀诗》其七十)诗中已经表明,他曾奢望去当个逍遥神仙,可是天人之路又虚不可及,怎么办?他只能放弃服用莫名其妙的药,改以饮酒和跳脱世俗投入山林来逃避现实。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三)

这首诗的前两句即引出了古代的一个典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话的意思便是桃李虽不能言语,其开花之后的嫣然妩媚,结果之后的香甜美味,仍是人们心中的最爱。去欣赏和采摘它们的人自然会在树下踏出一条蹊径。阮籍的庭院里便种了许多桃李树木,每天看其花开花落,结出美好的果实。不过,秋风吹过,枝叶便凋零了,往日再美艳的树木一旦褪下华丽的衣裳,不过变成了枯木衰草,左右顿生荆棘的残叶。

花开花落本是万物的生长规则,年复一年岁岁枯荣自然如此,可是在阮籍看来,却充满了惶惑与清冷。想当年,他对功名的奢望如今已化作虚无,他之所以仍是痛苦不已,并不是得不到显赫的地位,而是失去荣华富贵变得没落。没有繁就没有衰,就像花开得茂盛、果结得琳琅,可秋风扫过仍不免要褪去衣装变得沉寂。

人生无常,胜败有时,朝不保夕的日子过得实在很不舒服,阮籍觉得能获得解脱的途径就只有驱车逃至山野,甚至不惜与妻子亲人离散。可是,远离了桃李繁茂的庄园,就不会看到田野间的荣枯景象吗?天地有时,四时无惑,野草也会毫不犹豫地随着寒冬的到来沉睡于泥土之中。在这首诗的末尾,阮籍显得更加无奈了。偌大的天地间,唯独留下一副他"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殇景象。

阮籍的诗如他的人一样,充满了幻灭感。他不是完全地抨击时政,为怀才不遇而不满,也不是完全地脱离神行,求得飞升。他既不愿与世事同流合污,又不能真正地与现实划清界限寻觅归趣,所以在左右皆尴尬的局面下,变得绝望甚至痴狂,从痴狂再到无望的幻灭。也许正是这样的挣扎,令他变得更加灵秀和谜样,使后人不断地对他的心思进行揣摩,最后连累得后人也变得痴痴迷迷,与阮籍同苦同悲。

宁做绝世奇人,不屈就俗世鬼

一个真正的乱世。这是余秋雨对魏晋的评价。

它曾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遵循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在血雨腥风中开拓生存之路。等到英雄迟暮之后,斗争的激情与后坐力仍在,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也在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这便是曹魏与司马氏间斗争的最佳写照,政坛一改当年的壮志雄图、华丽清爽,只剩下明争暗斗、投机取巧,充满权术、策反和谋害。

专制统治制造的表面有序实则混乱的社会,使许多文人不幸地成了替死鬼。文人与朝廷的接壤之处无非在治国这一方面。历史上大多数治国政策出于文官,武官则负责守护江山。也正因为如此,文人集团的出现把政治斗争不断地复杂化,最后酿成极大的恶果,连累很多名士死于政治屠刀下。前朝的晁错,后世的王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