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认识祝老是一个偶然的机缘,那次我的孩子生病了,有人给我介绍:何不去找×××的祝大夫看看,听说他看得不错。我就带着孩子去了,当然是手到病除。更有意思的是,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和祝老在一起聊天,针对某一种病他谈他的中医,我讲我的心理,貌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共通之处,中医与心理原来并非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最珍贵的。

后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工作人员找到我,想让我到《养生堂》栏目去讲几次课。我一下就想到了祝老,觉得如果我和祝老一起去讲,节目肯定会生动很多、丰富很多,也能给观众更新的“视角”,更多的帮助。于是,经过与祝老的沟通,我们拟定了“养病先养心”,从“养心”的角度来解读常见疾病。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题目呢?实在是因为我和祝老在临床中见过了太多的患者,他们身体痛苦、内心困惑,完全是“有病乱投医”,听人说中医好就去看中医,听人说西医好就去看西医,折腾得身心疲惫。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作为医者没有告诉患者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关注自己。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忙碌,压力也很大,但是人们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还只是一小部分。我们讲“养病先养心”就是想告诉大家,很多病不只是生理上的,跟人的心理也密切相关。比如你是做事风风火火的急性子,就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所以,当你患上某种疾病,吃了很多药病情还是反反复复不能痊愈的话,就要考虑心理上的因素。在中医理论中,也讲“七情致病”,这与心理学研究是一致的。

我们这本书的特点在于:

1.拓宽眼界,不再只关注局部的病,而是关注整体的人,也就是说不仅关注人生的病,而且关注生病的人;不只关注人生理上的疾病,还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关注治疗,更要关注预防;这是理念上的转变。

2.过去是病人依赖医生治疗、依赖药物,在本书里我们提倡的是通过病人自身的改变,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获得健康。

3.不同领域的两个专业工作者针对一种病从不同角度进行交流,并各自给出了解决方法。

这本书里讲了16种疾病,都是我们在门诊中最常见的,祝老贡献了他30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从事心理研究也有10多年了。我们毫无保留,将自己遇到过的一些病例、总结出来的经验、临床中用过的一些治疗方法,甚至自己的个人感悟都讲出来了。如果大家看过以后,能得到一点关于健康的体会,学到一两个实用的方法,就是我们莫大的收获了。

书中的内容比《养生堂》栏目中所讲的更翔实、更丰富、更全面,希望各位喜欢《养生堂》栏目的朋友可以从我们的书中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2009.1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