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五脏与皮肤美容(1)

《黄帝内经》说,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联系。心之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之华在毛,在体合皮,开窍于鼻;脾之华在唇四白,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肝之华在爪,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肾之华在发,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开窍于耳。所以皮肤的美容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的失常就会引起容颜的异常和衰退。

从中医美容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相貌、仪表乃至神志、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应于外的现象。脏腑气血旺盛则肤色红润有泽,肌肉坚实丰满,皮毛荣润等。故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的调和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美、容颜长驻。

人体皮肤容貌的失养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此外,和美容直接相关的形体容貌是五脏功能的外化延伸,五脏精气滋养皮肤孔窍,而皮肤孔窍也反应五脏的病理变化,五脏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皮肤毛发的荣枯。同样,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容颜的状况。如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气血瘀滞则面色晦暗,或有黄褐斑、雀斑等,表情呆滞;心气、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精怯气弱;肝血不足则两目无神,面色无华;脾气亏虚则面色萎黄,浮肿虚胖,唇色苍白;肺燥气虚,则毛发枯槁,皮肤粗糙少光泽,弹性差;肾阴虚则头发脱落,面颊瘦削;肾阳虚则面白而浮肿,两目失神等。

因此,中医学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颜面肌肤的柔润与五脏功能及气血盛衰密切相关。只有脏腑功能健旺、气血生化充足,肌肤才可能得到充分的滋养。反之,脏腑功能低下,气血亏虚,则面无华彩。

面部为“诸阳之会”,是全身气血、阳气交汇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如前额属心,下颌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这就为我们临证辨别病位、确定疾病与内在脏腑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面部痤疮其发生必定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有着必然的联系。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五脏各司其职,任何一个脏腑功能的失常,均有可能诱发痤疮。

从五脏入手,《内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心经有热,郁于肌肤,发为“粉刺”;而反复发作,痼疾难愈,乃心经伏热,恋而不去;与心有关者,痤疮的发病部位多以前额为主,并以粉刺多见,因为这一部位的粉刺形成多与精神压力有关。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好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痤疮的发病与肺经热盛有关,则皮疹以右颊为主,这是脏腑反应在面部皮肤的病位所在。如为肝经病变,肝火亢盛而致的痤疮,则皮疹多发于左颊。脾胃病变,消化系统的异常而致的痤疮多发生在鼻部。相火妄动,皮疹多生于下颌,甚至连及颈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气郁结,侮脾生湿,湿热蕴结,乃生痤;气有余,便是火,火灼络伤,则成瘀。有一部分女性患者伴有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皆因女性患者易有生气、抑郁、恼怒等情志方面的问题,以致肝郁化火,冲任失调,肝火上攻胸部颜面,火郁面部则发为痤疮。情志失调与月经不调是女子痤疮发病的两个因素。临床上,此类女性患者多从肝论治。

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中医称为“黧黑斑”,其发生与肝、肾及冲任失调有密切联系。该病的辨证有肝气郁滞、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冲任不调等不同,由于涉及的脏腑各异,因此病变在皮肤的颜色也会有差异,如与肝相关则皮疹颜色多夹青色,与肾有关则多夹黑色,冲任不调、气血不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