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洞悉研究主题深层意义”的人(3)

不少一般性的受访者,可以直接通过随机的方式获得,一种方法是通过电话沟通方式,拒访率会比较高,由于是完全陌生的受访者,所以访问的地方、时间应尽量就受访者的方便。但是,不少受访者资格决定了所访问的对象范围比较窄,很多情况下,用开放和随机的方式能获得的受访者极少,加上时间与成本的约束,使用知情人推荐的方式较为实际。在有人推荐的情况下不仅仅较易获得合格的对象,同时由于有中间人的信用保证,合格的候选人也比较容易接受访问。但不可避免地,熟人或关系人推荐形成过于集中的偏差,应该尽量增加推荐人数量,增加候选人数量,将从不同来源获得的候选人集中成为一个“名单库”,再在名单库中进行随机抽样。

理论上来说,深访对象可以随机获得,尤其在实际深访量足够大的时候,使用随机方法获得受访者当然是完美的。但是在实际的深访工作中往往只访问很有限的样本量,因此一个比较可接受的方式是在区分类型基础上尽量差异化地抽样,这个类型包括考虑经验程度(重度使用者、轻度使用者、从不使用者或者不同品牌使用者)、人口学差别(性别、年龄、职业)、组织地位差别(职位、职能、资历)等,在此基础上,每个类别中选择足够样本。很多时候,起始的样本是由某些熟人关系介绍的,但是可以在此基础上介绍更多的人,但每一介绍人介绍的关系人控制在不超过两位,以免形成过于集中的偏差。这种抽样就有相当的任意性,这在高端人群、富豪、高级政治家、名人访问中特别常见。不过修正注意抽样的方式就是尽量增加不同类型的起始“雪球”,而不是依赖较少的初始“雪球”。

但是一些极具特定性,又没有适当人脉关系推荐的访问也是经常需要面对的,这时必须借助特殊的信息获得渠道和约请技术。电话黄页和互联网是最好的工具,同时这些信息渠道可以有效地增加深访对象分布的广泛性。比如,我们要找一些听外语广播的受访者,我们可以去一些外语学习论坛,通过发“帖子”募集。再比如,我们需要找一些对糖尿病有研究的专家,可以到一些相关的学术网站上搜集专家信息。准备的名单要明显多出实际需要的访问量,其一是考虑到可能的拒绝量;二是要尽量增加不同来源的受访候选人,以减少访问对象的高集中度带来的过度偏差。

达成约请后: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达成约请,特别是陌生无推荐关系访问对象的约请是最困难的,往往连直接的联系电话都没有。对付公司前台、秘书等人的拦截,我们推荐简单扼要的方式。电话打进去,使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请转××”。如果前台小姐问有什么事,可以实话实说,但越简单越好,比如“我们来自零点公司,有一个研究方面的问题想和他商量”。对付那些爱刨根问底的前台和秘书则保持冷静:“我们找他有业务上的事要商量!这件事很重要!请帮忙快一点!”或者说“我需要找××先生,李先生介绍我来和他联系一次工作上的事情,请帮助接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