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陌生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主要由熟人伦理构成的社会,遵循着“内外有别”的基本规则。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用“差序格局”一词来描述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任何的事物,可以依着与自己的亲疏熟生而发生判断与感情上的差异。基本上,对于同一件事物,人们越是接近与熟识,所发生的切身感受的反应更为强烈及接近自我的反应,而越是陌生与疏远的人群,人们更可能采用冷漠甚至谐谑的旁观态度。

在很多民众基本的沟通训练中,陌生人是某种敌对意味的代名词;“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或者“不要跟陌生人交心”是一种普遍的规则。当你行走在清晨的上海街头,如果你微笑着向一个不认识的人喊“早上好”,他一定是一脸惊诧。而如果你是一个30岁的男人,向一位24岁的女郎这样表现,你很有可能被回敬一句“神经病”。

陌生意味着不了解,意味着不确定性与危险因素的潜在。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文化中保留有对陌生人的戒惧规则,而且也有一系列针对陌生人的处事方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陌生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如果产品只卖给熟人,那么我们的生意就很小;如果我们只能影响熟人,我们就没有公共领袖;如果只有熟人才可以取得合作优先权,这个社会就变得非常特权化而缺少公平;如果只有熟人之间才说话,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冷寂。

我们的父母在他们青少年时代是陌生人,后来成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同学,在他们成为我们同一教室的学习伙伴之前,也是陌生人;我们的同事在被招进这个公司之前也互不相识。但是,由于某种共同的场景,以及在这一场景中某种合理的互动,使得两个或者多个陌生人打破陌生的墙纸,走出了第一步:“你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