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景中创造图形:意象作为战略保证

Patricia Foster

非虚构文学与反思、冥想以及说明文一样包含戏剧性的故事叙述。作家对标志性时刻的描写,通常容易而快捷,而这一部分也经常会成为我们普遍认为的故事的“最佳部分”。换句话说,他们会很快将焦点集中在具有情感分量的冲突上,即感觉细节和直觉认识都很丰富的时刻。但是要进入一个场景需要微妙的感觉和独到的眼光。刚入门的作家常常太依赖那个时刻的“戏剧性”,却不知道怎么利用意象、动作、描写和对话来有效、生动地呈现这一标志性时刻。

这个练习鼓励作家考虑场景中的顺序,看看意象、描写、动作和对话——甚至是想象的对话——怎样激发一个具体的时刻,使作家回到最初的(或被稍稍修改过的)意象进行写作。

下面是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用这个策略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绕圈儿”

妈妈瘦削的手紧紧抓着方向盘,结婚钻戒在夏日强烈的阳光下熠熠闪光。我们驶过皮格利威格利 皮格商店,经过威力酒馆,经过写着“星猫”(CAT XING)的标志牌。我没看到猫,或许它们藏在灌木丛里,在树阴下乘凉。天很热,潮气弥漫,昆虫成群结队地旋转飞舞。妈妈在为我八月份的婚礼烦恼,不知道我们能邀请谁,不能邀请谁,因为如果某个人能来的话,另一个人就不能来。我一边点着头想打盹,一边盯着外面正在开花的红瑞木。我知道我们家族充满了世仇和嫉妒,并且一直围绕着这些问题在争执谁有权利决定最终的宾客名单。如果邀请我的一个好朋友,那我哥哥的妻子就不来。如果邀请詹妮姑妈,那多丽丝姑妈就不会出现。这个婚礼突然显得充满了担忧,我倒愿意像藏在灌木丛中的那些小猫一样,等待黑暗的到来。我需要控制局面,但却不知道怎么控制。

“你不认为女人应该自慰吗?”我突然问道,似乎只有这种出其不意才有意义。当然,我只是想让妈妈转移注意力,不再谈婚礼的事情。

“噢,天呐!”她说着,头转向我。她的手看起来很僵硬,指甲呈淡淡的粉红色,很光滑。“女人不需要那样。究竟是谁让你有这种想法的?”

“没有人给我这种想法。女人们就这样做了。她们用手。跟男人一样。你难道不知道吗?”

“我当然不知道。”

“你的意思是你从来没有——”

她直直地看着前面,眉毛挑了起来。“我从来没有——”她说,一只手把一缕头发捋到后面,“从没有那样做过。不仅如此,我不需要——”

这时我大笑起来。“好,好,你真幸运!”

她微笑地看着我,表情惊讶。但是我想,她也暗自为我的反应感到高兴。

“我们把詹妮姑妈和多丽丝姑妈都请来吧,”我马上说,“让我们把婚礼当成一个仪式,不要管前来观看的人。”

妈妈正要开口,但又停住了。她伸出手摸了摸我的大腿,她的手很轻,抚摸着我。我盯着她的手,这双手从来没有轻抚过自己的身体。“当然,”在我们经过鱼河(Fish River)大桥的时候,她说,“我们就告诉她们必须得来。”

练习

选择一个你很了解的,过去打过很多交道(一起高兴/分歧/争论过,等等)的人。回想与这个人在一起的某个特别时刻。

1从一个意象开始。例如:描写这个人的手(用一两句话)。

2叙述一个动作。描写她的手正在做的一件事(可能只是一个小任务,例如祖母正在用洗碗布擦手)。

3描写周围的环境,向读者交待你在哪里,周围情形如何(和祖母在厨房里,她在削胡萝卜,而你因为男朋友没打电话趴在桌子上生闷气)。

4问一个你一直想问的问题,或者就一个问题或事情开始一段对话(祖父也曾这样忽视过你吗?)。

5让这个问题成为场景的催化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没直接问问题,但一直想问,那么你可以通过想象另一个人的反应来推动这个场景发展,并且告诉读者这是你脑海中想象的对话。想象并不是欺骗,而是一个合理的方法,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以及你对其他人的看法。

6回到那个人的手上。因为这次交流唤起了叙述者的看法,这个意象会稍稍有所不同。

在这个练习中,重要的是从意象到动作、到背景、到冲突、再回到意象的发展过程。很多次我把这个策略当作课堂练习,并且效果很好。学生通常很喜欢课堂写作时的最初提示,甚至想修改场景,写成微型小说,可以单独成文,也可以将场景充实一下,写成长一点的文章。

作者介绍:Patricia Foster,著有回忆录All the Lost Girls,散文集Just Beneath My Skin,并且编著有Minding the Body和Sister to Sister。她是爱荷华大学的非虚构创意写作硕士专业教授,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捷克共和国教过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