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历选择你:散文创作的第一步

Susan M。 Tiberghien

散文的创作既富有创造性又能给人带来满足感。说它富有创造性,是因为作者变成了故事讲述者和诗人;说它能给人带来满足感,是因为在对个人经历巧妙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分享了这种经历的意义。菲利普·洛帕特将散文描述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一个愿说,一个愿听。”问题是,作者与读者分享的那种都能引起双方心理上的共鸣的经历到底是什么样的?

练习

我在工作室讲授散文创作时,列出了以下四个步骤:

1首先,选择一段个人经历。“散文之父”蒙田米歇尔·早在16世纪就曾这样写道:“万物众生,各有千面,我取一面……”因此,选择一段经历,然后把它写下来。

2第二步是展现这段经历。在第二稿中将其戏剧化地呈现出来。想想叙述故事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与背景和人物相关的具体细节、对话、张力、启示。

3第三步是在第三稿中润色语言,突出这段经历的意义。想想诗歌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形象、韵律、声音、浓缩。

4然后把写好的文章搁置一边,让它自己慢慢孕育出生命。里尔克莱纳·玛丽亚·在《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中写 道:“一切都要怀孕到足月,才能分娩。”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完成最终稿。

现在我们通过“让经历选择你”这个练习来完成散文创作的第一步。我们如何从众多内容中选出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呢?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经历?其实,你不用选择经历,而是让经历选择你。问问自己,你的哪些经历渴望被分享?闭目静坐,自由遐想。试着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等待经历不请自来。你的某段经历--你遇见的一个人、你去过的一个地方、一个事件、一种见解、一种情绪--即最近或数年前发生的某件事。不用着急,慢慢来。当记忆浮现,在脑海中想象片刻。想象自己是一位摄影师,正忙于聚焦并抢拍下某个瞬间。

如果你在工作室,可以和邻座分享自己的经历。你先说,然后他再说。你能抓住他的注意力吗?如果你太早开始讲述经历,你就会失去动力;如果事无巨细,又会使听众失去耐心。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从头再来。自由遐想,等待另外的记忆浮现。我们所有人都有过能引起他人共鸣的经历。自动浮现于你脑海中的记忆就是你要分享的经历,它们带我们从个性走向共性。

如果你没有参加工作室,就写一个小段落快速记下那段经历。不要想太多,试着用几个句子捕捉这段经历。接下来深吸一口气,舒展一下身体,重新读一遍你写的文字。这段文字内容充实吗?是否引人入胜?你能因此受到启发而继续创作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重新开始。哪些经历、哪些记忆又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了呢?

一旦你抓住了经历,或者经历抓住了你,那就开始写吧!你不需要注意创作技巧(那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时需要做的),你只需要让你的经历引导你自由地写作。无须擦除,也不要删减。跟着文字走。经历可能转向,引你到别处。用10分钟的时间写一两页。这就是散文的第一稿。

针对这个练习,我想讲述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几年前,我到巴黎访问。我发现,七岁的小孙子来到巴黎南部的火车站后,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及时到达,这样就可以看到火车了,但是火车提早进站了,当他到达时,只看到我一个人站在月台上。我想模仿火车的汽笛声逗他开心,但我忽然意识到在法国火车是不鸣笛的。当我静下来写作时,这段经历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又觉得它过于琐碎,根本不值得我把它作为散文的主题而多费笔墨。可它又在不断地召唤着:“写我,写我!”最后我让文字在纸上肆意流动,这时我发现自己写的不再是小孙子的失落,而是我自己对美国火车汽笛声的渴望,对于我这个客居法国三十多年的人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火车汽笛声了,当然纸上流动的还有我对故土深切的思念。

类似的经历就是能够触动读者心灵的经历,因为它们已经触动了我们自己。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一同分享相同的人性本质。作为作家,我们要学会去接受这样的经历,去挖掘这一人性本质。因此,散文成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一个愿说,一个愿听。”谨此作为我送给作者和读者的礼物。

作者介绍:Susan M。 Tiberghien,美国作家,生活在瑞士日内瓦,著有三部回忆录。其最近一部颇受好评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是One Year to a Writing Life: Twelve Lessons to Deepen Every Writer‘s Art and Craft。Tiberghien在研究生项目、卡尔o古斯塔夫o荣格中心以及国际妇女写作协会(International Women’s Writing Guild)的作家委员会任教。此外,她还负责日内瓦作家协会和作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