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天上来(2)

有人提出,当外部性问题产生的时候,政府就会进行干预,使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不再偏离。但这会带来新的困惑。比如,遭受雨崩灾害的藏民们一起修了一条进雨崩村的路,进村子的旅客多了,一方面自然环境受到损害,这是负的外部性;另一方面村民们因此有可能得到很大的经济效益,这又是正的外部性。那么政府此时是该给村民们补助呢还是征税呢?

还有,Elle买的那本《在路上》,它并不是完全没有外部性。文学作品让她的思想和品性都提高了,如果影响了身边的人,就是给社会带来了正的外部性。如果说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分离性,那么就应该为Elle买了这本书而给她补贴。但是,实际上政府不可能这样做。

其实,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外部性不一定会导致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分离。比如一个人在家中唱歌,他唱得很动听,隔壁邻居也听得很入迷,但是唱歌的人却没有收到一分钱,他的歌声无疑产生了一个正的外部性。但是对隔壁邻居来说,这个男人的歌声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听得多了,邻居开始感到腻味,最后厌倦了,歌声再无法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但也不会让他觉得无法忍受。这时候,歌声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恰好完全相等了,邻居得到的外部性为零。

所以,外部性并不是政府存在的原因,很多时候政府也无能为力。外部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市场失灵了,无形的手失去作用了。症结在于,这个事物的产权没有得到或很难得到一个清晰的界定。

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和私人,大家都倾向于过度捕捞鱼群,采集深海矿产,而不去维护公海环境,所以它才成了公共海洋垃圾场。一条公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通行,没有人征收通行费用以限制车辆数,所以才会有无休止的塞车。

同样,飞来寺的水虽然供给飞来寺村十七家客栈和村里三十余户农家饮用,但是它的产权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县政府才可以任意在水源附近开采矿产。采矿的私人成本远远小于飞来寺的客栈和农家以及整个自然生态要为此承担的社会成本,带来了负的外部性。将布村的水调过来,飞来寺就可以免费饮用布村的水。但这样,飞来寺用水又对布村造成了负的外部性。因为布村要为此承担更多的成本,所以当布村自己用水也不足的时候,就会断了水源。

外部性问题并不是市场的失灵,而正是因为缺少了无形的手的参与。所以,如果采用有效的方法界定产权,公共资源一旦有了归属者,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统一后,所谓的外部性就形消影散了。对于飞来寺村来说,如果没有清晰界定水源的归属,他人就可能随意利用甚至破坏水源。

可是,如果水源归给飞来寺了,客栈老板和村民们是会继续保护环境和水源,让这里依然繁花似锦青山永在呢,还是会为了开矿的利益而离开飞来寺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