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奥运焦点(2)

这些同行把关注点全部放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这样对待孩子的做法和理由,实在是难以接受,他们担心这种做法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会造成心理创伤。当然,他们可能有点点多虑,因为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还有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和西方社会之间有着太大的分别。在这个新闻被报道之后,我让我的同事采访北京市民,大部分的被访者觉得,这并不是问题。只不过,这场给全世界观看,特别是给西方对于中国有偏见的人观看的完美演出,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加深别人固有的偏见,实在是有点不值得。

在座的一位美国同行,她在整个奥运期间的工作,就是每天记录空气质量数据。工作非常简单,就是自己拿着一个仪器测试,然后把自己得到的数据和官方公布的数字进行比较。除了媒体自己做,美国驻华大使馆也每天公布自己测试到的数据。

当然,这样测试得来的数据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只代表了北京某一个区域的情况,也因此,北京市环保部门公开表示,这些数据都不精确。倒是可以看看外国媒体这样做的原因。因为把自己看成看门狗,认定媒体的作用是监督政府,正因为如此,媒体是不可以把政府发布的消息、数据,不经过任何检验,就毫不置疑地发布出去。这不单单是针对北京奥运的空气质量问题,这些媒体对自己的政府同样苛刻,甚至更加苛刻,而且是持久的。那么如何来验证政府所说的,那就需要媒体之外的独立的第三方,比如被这些美国同行认可的空气测试独立第三方,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国际化团队,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

北京空气好不好?反正肯定比奥运会开幕之前要好,是不是好到没有可以被批评的地方?那肯定还有改善的空间。因为西方媒体的大量报道,不少运动员来到北京的时候,戴着口罩,有的表达了不少的担心,但是来到之后,事实自然会自己说话。代表美国队参加比赛的肯尼亚籍运动员就公开表示,没有之前传说中的那样差,自己来了好几天,并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他提醒其他运动员,不要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结果是自己搞得紧张得不得了,毫无意义。同样的,作为官方来说,面对媒体的质疑,只要抱着一种开放、包容,用数据、事实说话的态度,而不是把对方看成水火不容的敌人,大家不就可以各司其职了吗?

除了体育新闻,奥运期间在中国采访的外国媒体,都没有把焦点放在比赛上面,说得不好听一点,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寻找中国官员口中的“负面新闻”,缺少“正面报道”,当然,你可以把这样的局面看成不友好,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这就是他们对于新闻的定义,新闻从来没有正面或者负面之分,新闻就是新闻,而所谓有价值的新闻,就是那些能够找到政府做的还不够的地方,以保障民众的权益。

读书导航